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74篇
  38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侵染大豆和桑的烟草坏死病毒(TNV)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介绍农业部植检所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进行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杀虫效果方面:室内试验得出:对谷斑皮蠹成虫、幼虫、蛹,温度11~14℃,10克/m~3,处理24~48小时,效果100%。对谷斑皮蠹卵,温度11~14℃,15~50克/m~3,处理24小时,效果9.0~62.5%,50克/m~3处理48小时,40克/m~3处理72小时效果100%,温度20~22℃,40克/m~3处理24小时,15克/m~3处理48小时也100%死亡。对谷象、玉米象、绿豆象的卵,温度20℃,15克/m~3处理48小时效果100%。对胚后期的黑皮蠹、烟草坪,印度谷蛾幼虫、玉米象、谷蠹和绿豆象成虫的效果更好。室外粮垛上试验,粮温15~16℃,50~70克/m~3处理24小时,对玉米象和绿豆象各虫态的效果100%。中草药材垛上试验,温度27~28℃,30克/m~3处理二天,对黑皮蠹幼虫、玉米象各虫态以及锯谷盗成虫效果100%。真空熏蒸,真空度负745~720mmHg,温度12~20℃,70克/m~3处理3小时,对谷象和绿豆象卵的效果方能100%。熏蒸粮食残留量测定结果:20~70克/m~3熏蒸3天,小麦中氟残留量为0.55~1.48ppm,水稻中为0.29~2.48ppm,玉米中为0.09~1.51ppm。熏蒸粉类粮食残留量高。硫酰氟熏蒸粮、棉、油、蔬菜以及林木种籽,对发芽安全。粮食在熏蒸期间对硫酰氟的吸附量,以大豆和玉米为例,分别只有溴甲烷吸附量的36%,20.3%  相似文献   
72.
大豆病毒种类鉴定和检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地,普遍发生病毒病,1985年调查,平均发病率达28.58%。 通过鉴别寄主反应,血清学和电镜等鉴定方法,从我国大豆上分离和鉴定出6种病毒,即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轻性斑驳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坏死病毒和苜蓿花叶病毒,前三种最主要,田间病毒常发生复合侵染。大豆花叶和大豆矮化是大豆的主要种传病毒,二者也可复合种传。从其它豆类分离的种传病毒,经人工接种可侵染大豆的有番茄不孕病毒、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和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国内在烟草上报导的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黑环病毒,华北花生上的花生矮化病毒,经室内接种,也可侵染大豆。以上,除大豆花叶病毒已普遍发生外,其它是局部发生或在田间大豆上尚未发生,但有潜在危险性。所以,在对内植物检疫方面应制止零星发生的种传病毒通过地区间调种而传播蔓延,在对外检疫方面,应严格防止国内尚未发生的大豆新病毒随引种传入我国。 本文提出的检验技术,可供检疫苗圃或产地使用。  相似文献   
73.
采用药膜滤纸法测定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蛇床子素、印楝素、苦参碱6种植物源农药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LC50分别为7.0771、7.5804、66.3049、16.1044、25.4777和85.5233μg/cm2;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最强,烟碱次之,其它4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4.
利用发根农杆菌Ri1601浸染苦荞植物预培养2d的叶片外植体,经不同时间的共培养和除菌培养后获得毛状根。经硅胶薄层色谱板检测表明,发根农杆菌Ri1601和苦荞叶片上未经转化产生的不定根都不含有冠瘿碱;而经发根农杆菌Ri1601遗传转化后所产生的毛状根有冠瘿碱的存在。因此,可确定苦荞叶片上产生的毛状根为发根农杆菌Ri1601转化所得。建立了用发根农杆菌Ri1601诱导苦荞植物叶片产生毛状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豌豆品种晋豌5号在晋北地区的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豌豆品种晋豌5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种子处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6.
以广东、海南的3种野生龙眼幼嫩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SDS法、常规CTAB法、改良SDS法和改良2xCTAB法提取龙眼叶片基因组DNA,探索从富含单宁、多酚、多糖和色素等次生代谢物质的野生龙眼叶片中获得高质量DNA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2xCTAB法提取的龙眼叶片基因组DNA纯度最高、质量最佳,可直接用于龙眼RAPD分析和叶绿体DNAtrnL-F基因的PCR扩增分析,且扩增后条带清晰.说明改良的2xCTAB方法获得的DNA纯度和产率较高,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7.
采用对比方法对红魔芋块茎组培培养基的不同激素浓度配比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组培培养基配方组合,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1.0 mg/L;生根培养基:1/2MS+NAA 1.0 mg/L+活性炭1g/L。  相似文献   
78.
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无花果多糖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无花果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无花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50,浸泡时间为60 min,微波功率为640 W,微波时间为3 min。在该条件下,无花果多糖得率为4.65%。  相似文献   
79.
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kg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7天血清白介素-1β水平,显著提高断奶后第21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回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空肠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粪便免疫球蛋白A含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及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由结果可知,益生菌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力,有效缓解早期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0.
朱志卓  李龙    张鹏  张尚轩  梁艳君  支杰  陈燕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10-18,26
[目的]研究植被格局下微地形与侵蚀的关系,可为砒砂岩地区坡面侵蚀规律研究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砒砂岩区鲍家沟流域内的3种植被格局(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坡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实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植被格局对微地形和侵蚀的影响。[结果]降雨后不同植被格局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依次为裸坡坡面>聚集分布坡面>随机分布坡面>均匀分布坡面,与裸坡相比,均匀分布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少了64%,75%,其径流泥沙的拟合函数为Y=0.3619x0.7309,R2=0.9866;不同植被格局坡面侵蚀—沉积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与其他坡面相比,均匀分布格局坡面的土壤侵蚀强度最弱,侵蚀区面积最小,为12.38 m2,沉积区面积最大,为3.44 m2。不同植被格局坡面地形因子均随降雨呈现增大的趋势,且与裸坡坡面相比,聚集分布坡面地表粗糙度、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微坡度增幅最小,分别为5%,2%,0.5%,9%。聚集分布坡面地表粗糙度与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