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通过设计利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生长前期的有效时间和空间种植一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产量比较试验,优化马铃薯套种油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油菜按照正常的播期(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套种在马铃薯行间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较小,油菜产量与对照(单独种植油菜)间差异亦不显著.同一栽培模式、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油菜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的套种模式产量最高.根据不同播期配套相应密度栽培油菜时,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种植方式都能够达到同一产量水平.综合考虑产量与经济效益,各种植模式中以9月25日种直播油菜、留苗密度225 000株/hm2的栽培条件下能够兼顾油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总产量有两条途径:一是靠扩大种植面积,二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只能采取第二个途径.在广大的北方地区,热量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或在南方大部分省市两季有余,三季不足,若进行合理的套作,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实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套作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桐城市陶冲镇的发生情况 ,并进行了损失测定和药效试验 ,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为选出最适合国庆节、中秋节在山东泰安地区上市的高效益中晚熟苹果品种.1998~2004年,山东新泰市维特果树研究所对凉香、清明、昂林、信侬甜、早熟富士王共5个中晚熟新品种进行了大面积对比栽培试验。通过7年的引种对比栽培,认为凉香这一品种的果实大小、果形、果色、品质、丰产性、耐贮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深入剖析吉林省生物产业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新形势下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明确吉林省生物产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重点,并为吉林省在"十二五"时期发展成生物产业强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凉香苹果,是日本山形县南阳市船中和孝在富士和红星混栽园中选育出的中晚熟优良品种。我所于1998年春引进,并与昂林、清明、信浓甜、弘前富士、早熟富士王等5个品种作对比试验。2001年正式列为新泰市国庆、仲秋节上市苹果新品种试栽示范课题。2004年9月项目通过鉴定,认为凉香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菜产量和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与油菜相匹配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方式,设置3种栽培模式即常规栽培(FP)、超高产栽培(SP)和高产高效栽培(HH),于2013—2014年在湖北枝江单季稻区用中熟油菜品种华双5号,武穴双季稻区用早熟品种华早291选择不同肥力田块(高肥力、低肥力)进行试验,测定3种栽培模式下油菜生物量和生育期间的光能资源利用率、产量、田间倒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FP相比,在高、低肥力下,SH和HH均提高了各时期的光能截获率和光能利用效率,HH模式薹肥施用比例高,在后期光能截获率下降速率最低,仍保持较高的光合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SH模式和HH模式下,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FP模式,且以SH模式最高。株高、根冠比和抗折力均表现为SHHHFP;倒伏指数与倒伏角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不同地力条件下均表现为SHFPHH。综上,HH模式的籽粒产量虽略低于SH模式,但不显著,而后期倒伏显著降低。与SH模式相比,HH模式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氮肥投入和施肥次数,起到了"以密抗倒、以密省肥"的效果,机械收获效率显著提高,可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我国秸秆丰富,秸秆年产量约7.9亿t,但大部分被就地焚烧,还田率极低,这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而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丰富秸秆资源、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平衡作物营养、减少化肥投入、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强作物抗灾稳产能力,故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类型、应用、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