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两种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及对家蚕侵染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对来自家蚕的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和家蚕微孢子虫的形态、表面蛋白及侵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孢子显著小于家蚕微孢子虫 ,孢囊中孢子数为 8~ 32个 ,只侵染中肠组织 ,对家蚕无胚胎传染性。SDS UreaPAGE和 2D PAGE图谱显示两种孢子表面蛋白有明显差异。在SDS UreaPAGE中 ,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的主要表面蛋白为 2 2kD ,而家蚕微孢子虫为 4 5kD。 2D PAGE显示 ,当上样量为 12 0 μg时 ,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斑点有 330多个 ,而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只有 16 0多个 ,其中仅有 10多个相同或疑似蛋白点。家蚕微孢子虫的主要表面蛋白点约有 2 0个 ,以中性偏酸的小分子居多 (<18kD ,pI 5 .4~ 7.2 ) ;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有 30多个 ,分布较分散。根据两种孢子都能感染家蚕的特点 ,认为相同或疑似蛋白与是否能够感染有关 ,而大量差异蛋白与对家蚕的感染程度有关。两孢子表面蛋白中的主要蛋白均为差异蛋白 ,可能是孢子表面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该法育种原理探讨和实践,初步证实蜜蜂闭锁集团育种法是一种育种速度较快、育种效果较好的新方法。培育出的蜂王是一种浆、蜜、粉综合高产型的蜂种,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73.
本文阐述了反映王浆产量水平的概念,提出王浆高产的指标,论证了产浆群的最佳组织,阐明了获得王浆高产的七项配套技术,即增长产浆期,饲养高产蜂种,使用高产产浆工具、定地为主结合转地蜂不离花、保持饲料充足、坚持连续饲喂、加强产浆群管理、确定产浆的合理方案及操作技术等。  相似文献   
74.
一、前言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严重,加之养蜂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使养蜂生产陷入困境,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广大蜂农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蜜蜂的王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来保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以求蜂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研究王浆高产配套技术是蜂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蜂农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为此,我们在1991年开展了1千克越冬蜂运用王浆高产  相似文献   
75.
把巢脾快速固定器弹簧钢齿的圆钢装在蜂箱的前后壁上,让圆钢方形一端伸出左右箱壁。用插手在箱外把圆钢向内、向下旋转90度,使圆钢上的卡框齿挤入相邻两巢脾侧梁间的蜂路内,把巢脾挤住卡牢。这种固定巢脾的方法,不必开箱、操作方便、振动小、速度快、效率高。把圆钢旋回90度,固定随之拆除,工效约能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76.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目前危害蜜蜂幼虫生长的主要细菌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防治该病是导致蜂产品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它的病原(Paenibacillus larvae subspecies Larvae)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就目前检测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和防治该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78.
选择22个群势相当、蜂群结构相似的继箱群,按群势大小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生产天然成熟蜜,一组生产非成熟蜜,记录试验蜂群的群势、产蜜量、产浆量。结果表明:天然成熟蜜试验组(A组)的取蜜量平均为11552g,非成熟蜜试验组(B组)的平均取蜜量为28961g,B组的取蜜量是A组的2.51倍,t检验表明,P〈0.01,差异极显著;测定两组蜂蜜的含糖量,天然成熟蜜在80%(41度)以上,而非成熟蜜在36度左右,计算取糖量为:A组9309g,B组15649g;B组的取糖量是A组的1.68倍,P〈0.01,差异极显著;产浆量为:A组707g,B组691g,P〉0.05,差异不显著;群势下降率的平均值为:A组21%,B组23%,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从蜂蜜的产量方面考虑,天然成熟蜜的价格应该是非天然成熟蜜的2.5倍。  相似文献   
79.
茶(Camellia sinensis)蜂花粉及其蜂粮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中国茶(Camellia sinensis)的新鲜蜂花粉,5d,10d,15d茶蜂粮中水解氨基酸的含量,茶蜂粮中平均含量为23.36%,比新鲜茶蜂花粉高0.26%,新鲜茶蜂花粉和混合(5-10d)茶蜂粮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37.46mg/100g和801.75mg/100g,混合(5-10d)茶蜂粮和新鲜茶蜂花粉样品中维生素A,B1,B2,C,D,E的含量(mg/100g)分别是0.19,15,1.15,0.31,0.0156,10.2和0.79,0.09,2.74,1.20,0.0158,6.6,新鲜茶蜂花粉和混合茶蜂粮样品中软脂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1.3%,0.2%,0.16%,2.5%和1.1%,1.0%,0.3%,1.0%,1d茶蜂粮中的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的活力比新鲜茶蜂花粉高,而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则比新鲜茶蜂花粉略低,随着酿制时间的延长,茶蜂粮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下降,而淀粉酶的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