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种子萌发期间用质量浓度为150g/L PEG胁迫8个种质的菜豆,研究不同种质菜豆对PEG渗透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EG提高了8个种质菜豆种子的发芽率,抑制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对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与种质有关,有的提高、有的降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8个种质菜豆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大紫袍红花白荚双青十二玉豆美国供给者泰国架豆王绿龙架豆地豆王一号西杂王。  相似文献   
42.
乌塌菜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菇渣、锯木屑、珍珠岩、鸡粪及饼肥组成有机基质,同时以土壤栽培作为对照,研究有机基质无土栽培对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壤栽培方法相比,有机基质无土栽培能显著提高单株重、最大展幅、单株叶片重与叶柄重,但对单株叶片数则影响不明显;同时,还能显著提高乌塌菜产量,显著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因而,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在乌塌菜增产增收、改良品质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3.
44.
PEG处理提高长豇豆种子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陈禅友  赵新春 《种子》1991,(1):32-35
  相似文献   
45.
温度胁迫对豇豆种子萌发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茜  刘伟  陈禅友 《种子》2007,26(10):32-35
以3个豇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重复3次,设置低温15℃、常温25℃(对照)和高温35℃3个处理,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确定供试种子批种子活力正常后,在萌发种子胚根长到1 cm时,分胚根和子叶两个部位取样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TSP)、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使胚根中TSP含量均较常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子叶中的TSP含量在低温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在高温下与之相反;温度胁迫下,各豇豆品种胚根和子叶中MDA含量均较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变化与之相反,但品种间有差异。胚根POD活性在低温下极显著高于对照,在高温下却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子叶中与之相反。子叶中CAT活性在低温下上升,高温下下降,而胚根中均上升。因此,低温和高温都明显阻碍豇豆种子萌发,但生理基础上不完全一致,且胚根和子叶的反应有明显差别,其中比较一致的是种胚萌发时MDA含量升高和SOD活性下降,反应不一致的有TSP含量、POD活性及CAT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46.
曾长立  刘丽  陈禅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44-8846,8849
[目的]研究多个因素对豇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五因子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丰产素、萘乙酸与防落素以及密度相配合对豇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这5个因素均明显影响豇豆的产量;氮素、丰产素、萘乙酸和防落素对豇豆维生素C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有明显影响;氮素、萘乙酸以及丰产素则明显影响豇豆粗蛋白质含量;氮肥、丰产素和防落素则是影响还原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复杂。通过综合选优后,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方案为:纯氮16.5 g/m2,丰产素225.0 mg/L,萘乙酸17.4 mg/L,防落素5.9 mg/L,密度10.44株/m2。[结论]该研究为制定豇豆高产优质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经初步考察研究,木兰生态旅游区有野生蔬菜资源93种,分布于42科,89属.根据其利用现状,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利用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明确从野生红小豆种群中筛选出来的红小豆品系"JH01"的高温胁迫响应。[方法]以红小豆品系"JH01"为试验材料,利用40℃进行胁迫处理,检测高温下红小豆品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的相对透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经高温处理,红小豆品系叶片膜透性升高,SOD、CAT、MDA的活性增强,POD活性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该研究为野生红小豆逆境生理研究与耐高温品系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苦瓜种质资源的形态学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苦瓜种质资源的形态学性状和营养成分具有多样性,为比较各种特征性状变异程度的大小,本试验在对44个苦瓜品种(系)的26个形态学性状调查以及反映果实营养成分的5项指标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形态学性状方面,果形、果色、单果重、瓜瘤的大小,单瓜的种子数在品种(系)之间差别大,而植株的分枝性、瓜横茎以及种子的花纹等性状则差别小;(2)在营养成分方面,含水量在品种(系)间差别最小,而蛋白质含量差别最大,其次是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50.
不同有机生态型基质配比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菇渣、锯木屑和珍珠岩3种基质为材料,研究了其不同配比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菇渣、锯木屑和珍珠岩的体积含量分别为30%、50%和20%,即3种基质的配比为3∶5∶2时,能显著促进辣椒的生长,增加株高和茎粗,促进叶片发育,提高叶绿素含量。同时还能明显增强叶片体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APX(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但对POD(过氧化氢酶)和CAT(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则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