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住宅环境的营造水平受到广泛关注。对花镜设计的内涵、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居住区建设与花镜设计的融入,探讨了花镜设计在住宅区中的运用方式,提出了住宅小区花境设计的原则和要点,为今后营造出一个自然优美、景观丰富、经济节约的生态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秸秆玉米浆混合发酵对肉羊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秸秆与玉米浆混合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小尾寒羊羔羊54只,分为3组,即对照1组(未发酵秸秆+15%玉米浆)、对照2组(发酵秸秆+15%玉米浆)、试验组(秸秆与15%玉米浆混合发酵饲料组)。研究发现:试验组末重较对照1组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1),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料重比低于对照1组(P0.05)。试验组对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较对照1组显著提高(P0.05);对粗蛋白的消化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混合发酵饲料较对照1组显著提高了试验羊血清中的TP、ALB、BUN与ALP水平(P0.05),ALB水平较对照2组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33.
正本刊讯福建漳州"水仙花海"最近热闹起来了,工人们正在采挖水仙花球茎。花田内,采挖工人两两一组,一人负责把水仙花球茎从土里小心翼翼地完整挖出,另一人负责收集整理。三年生花球采挖出来后将被晾干,在7月份进行多花处理,作为商品球销往市场。而一、二年生种球采挖后将进行催花,用于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34.
我国每年各种作物秸秆在7亿t以上,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且种类多,秸秆的元素组成主要以C、H、O为主,3者含量约占总元素组成的90%以上,其余为N、K、P、Ca、Mg、s、si等矿物质元素。秸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粗纤维为主.也含有少量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据报道.4t农作物秸秆与1t粮食的营养价值是等价的.是饲喂家畜重要的非粮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35.
本试验旨在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肉羊(公)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参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5只出生日期相近、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羊),分别按自由采食(AL)、限饲70%(IR70)和限饲40%(IR40)3个饲喂水平投喂饲粮。分别在体重达到22和35 kg时进行试验,每期试验包括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5 d)和呼吸代谢试验(适应呼吸代谢室24 h,连续测定5 d)。结果表明:1)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IR40组末重极显著低于AL组(P0.01)。2)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干物质和氮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但是这2者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3)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IR40组均极显著低于AL组(P0.01)。4)肉羊绝食60 h,呼吸熵为0.71,第1期和第2期甲烷产生量分别为0.86和1.18 L/d,绝食产热量分别为0.211和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分别为0.252和0.312 MJ/kg W0.75。综合得出,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绝食状态下,甲烷产生量为0.86~1.18 L/d,绝食产热量为0.211~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为0.252~0.312 MJ/kg W0.75。  相似文献   
136.
我市设施农业(保护地钢、竹架大棚)栽培面积已发展到6400亩,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7.
在c>1/d条件下,得到了推广的Pickands型估计量△Pn(c,d)的分布的渐近正态展式.  相似文献   
138.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进程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群  于欢  侯雯嘉  付伟  耿婷  陈长青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0):1363-1372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利用我国黄淮海地区1990-2009年10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05个农作物生长发育观测点物候资料,以及历史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近20年内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生育期及产量变化特征。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生育进程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最高温度(Tmax)、平均温度(Tavg)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059、0.058和0.062℃。近20年黄淮海地区由于冬小麦播种日期推迟,抽穗和成熟日期均提前,营养生长期(播种到抽穗)缩短(平均每年缩短0.41d),生殖生长期(抽穗到成熟)延长(平均每年延长0.24d),而整个生育进程平均每年缩短0.17d。黄淮海地区20年中冬小麦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采用非线性法面板模型分析表明,除山东省外,Tmax、Tavg和Tmin升高对冬小麦产量均有正效应,主要原因是生殖生长期有所延长,增加了灌浆结实时间,以及气候变暖促使冬小麦有效分蘖增加。Tmax、Tavg和Tmin每升高1℃,小麦增产0.62%~4.78%。山东省冬小麦产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海洋性气候带来的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139.
充分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合理安排茬口布局,调优农作物品种结构,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长期注重的问题.现介绍部分适宜昆山地区设施农业栽培的品种和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40.
白黎芦醇的功能与葡萄新品种葡萄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是百果之珍。最近科学研究发现,在葡萄皮、汁中含有一种白藜芦醇的天然化合物,可以有效地遏制诱发癌变酶的滋长,具有防治癌变功能。研究表明,果皮色泽深的红、黑色葡萄品种的果皮中含白藜芦醇高。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