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GPS定位系统,于2011年10月在柴河小流域采集表层土样50个,结合传统统计学方法和ArcGIS地统计学法分析了柴河小流域表层土壤盐分及钙镁离子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及水溶性钙镁离子呈对数正态分布;柴河流域表层土壤盐分与水溶性钙镁离子、全氮、全磷及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柴河小流域高程南高北低的趋势,土壤盐分和土壤钙离子在低洼处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22.
为给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新思路,文章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事务性工作缠身、高校扩招、"九零后"大学生新特点、后勤管理社会化等问题,认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应从拓宽与学生沟通渠道、以学生为本和谐施教、公平公正处理日常事务、吸纳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参与管理等方面完善工作思路,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不同电解质浓度、pH值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潮褐土、红壤对Cu^2+的等温吸附及不同pH值和电解质对土壤吸附Cu^2+及次级吸附Cu^2+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的K2SO4对潮褐土Cu^2+的吸附略有促进,KH2PO4浓度高时促进潮褐土Cu^2+的吸附,红壤对Cu^2+的吸附率随着2种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基本呈峰形曲线变化;潮褐土Cu^2+次级吸附率随着K2SP4和KH2PO4浓度的增加分别为略有增加和直线降低,K2SO4浓度低时促进红壤对Cu^2+的次级吸附,红壤Cu^2+次级吸附率随KH2PO4浓度增加而增加;K2SO4和KH2PO4对红壤Cu^2+次级吸附率增幅远比Cu^2+吸附率增幅高,且KH2PO4对红壤Cu^2+吸附的促进作用比K2SO4强,K2SO4对潮褐土Cu^2+吸附率与次级吸附率的影响规律一致。[结论]该研究为铜污染土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古代文献为主要研究依据,试图梳理出一个较为连贯的天竺石欣赏文化发展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影响。天竺石欣赏文化发轫于魏晋,兴盛在隋唐,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对明清造园活动造成较大影响。天竺石欣赏文化表现为"因奇而灵""因灵而文""因文而传"三个明显的特征,是"文因景成,景因文传"这种文化景观形成模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5.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2基础上配施调控剂处理小麦增产8.3%~24.6%,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及氮肥贡献率均得到相应提高。在玉米季,以一次性基施适量氮肥同时配施抑制剂的氮肥管理方案为最佳,在施氮240 kg/hm2水平上与不添加抑制剂等氮量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7.4%~9.6%和13.9%~16.2%,氮肥贡献率、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量为63.94~126.83 kg/hm2。在总施氮量435 kg/hm2的情况下,与单施尿素相比较,配施氮素调控剂的氮素盈余量降低了27.4%~44.2%,其中脲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效果最佳。但在总施氮量480 kg/hm2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氮素调控剂,氮素平衡盈余率仍在20%以上,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6.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与居民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需求,因而建筑学也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为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未来建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绿色理念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两种牧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开展了牧草和污泥微生物对污泥多环芳烃(PAHs)修复的贡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盆栽5个月后,与灭菌污泥相比较,不种植牧草处理的污泥微生物对污泥PAHs的去除率达20.52%,且对不同环数的去除率表现为6环≈4环≈3环5环≈2环。牧草-污泥微生物联合作用对16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可达83.74%(苜蓿)和78.73%(雀麦),比污泥微生物单一作用平均提高了2.96倍,且对6环PAHs的去除效果表现最突出。扣除污泥微生物对PAHs的去除率后,苜蓿和无芒雀麦对污泥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63.22%、58.21%,比牧草-污泥微生物联合作用平均降低了33.90%,对不同环数的去除率表现为5环PAHs效果最明显。进一步分析牧草和污泥微生物对PAHs修复的贡献可知,牧草因直接吸收去除PAHs的贡献率平均为1.35%,污泥微生物单一作用的贡献率为24.67%,其他可能因牧草-污泥微生物的交互作用、牧草的蒸腾作用及根系分泌物的作用等共同去除的贡献率为79.46%。同时,污泥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顺序呈现出了未灭菌污泥+苜蓿处理(J+M)≈未灭菌污泥+雀麦处理(J+W)未灭菌污泥处理(J)灭菌污泥处理(CK)(P0.05)的结论,与PAHs降解规律表现一致。综上,在牧草和污泥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泥PAHs的过程中,除了污泥微生物和牧草的单一作用外,牧草-污泥微生物的交互作用、蒸腾等共同作用对去除的贡献占据了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8.
叶面喷施硅调理剂对水稻砷累积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生物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喷施8种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对苗期水稻累积总砷(As)和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用硅调理剂可降低水稻根和茎叶中砷含量,其中叶面施用Na2SiO3+鼠李糖脂处理(Si6)的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含量最低,分别为10.04,0.31mg/kg,比对照降低25.35%和33.10%(P<0.05);水稻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为As(Ⅲ),喷施该叶面硅调理剂减少水稻地上部和根系As(Ⅲ)含量,降幅分别为27.74%和21.50%(P<0.05);综合考虑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累积及砷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对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处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喷施Na2SiO3+鼠李糖脂的处理为水稻砷低积累类群。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含硅溶液配施是抑制水稻幼苗吸收和积累砷效果最好的叶面硅调理剂,可为我国砷污染区稻米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
对本实验室研制的纳米佐剂M12,赛比克公司的纳米佐剂IMS1313、羟基磷灰石凝胶佐剂HA以及赛比克公司的矿物油佐剂ISA206,配制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通过相关物理性状检测,比较4种佐剂的乳化效果。结果显示,4种佐剂乳化的疫苗物理性状均达到质量标准。对小鼠的免疫试验,分别免疫16g雌性BALB/C小鼠10只,免疫后每隔7d采集血样,共计90d,进行液相阻断ELISA试验,结果显示,自制M12纳米佐剂免疫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且持续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0.
破骨细胞具有骨吸收活性,与骨组织稳态密切相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细胞介导胞内外刺激传导的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自噬等多种生理过程。MAPK介导的自噬在调控破骨细胞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MAPK的三条经典通路(ERK1/2、JNK及p38 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与破骨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寻找与破骨细胞相关的骨代谢疾病的新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