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较快发展。本文就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发展过程和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2.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也称为朊毒体病,是一种致死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神经元变性、消解,形成脑实质多孔性泡化,细胞的朊蛋白(PrP^C)转变成朊毒体(PrP^SC)是TSE的一个基本特征。本文就TSE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免疫学诊断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3.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异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以及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利用DNAstar和Clustalx程序进行184个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多重排比。【结果】口蹄疫病毒基因组ORF大小有所差异,范围为6 963~7 120 nt,编码2 320~2 339 aa的多聚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7个不同血清型间>77.6%和>78.3%,本研究发现了可能和生物学功能相关的新的保守和变异区域。【结论】口蹄疫病毒RNA的变异类型丰富和多样性程度较高,自然界存在的毒株可能大于血清学和测序发现的FMDV的毒株数目。  相似文献   
34.
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是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近年来,北京、陕西、四川等地证明了该病的发生.为了了解该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状况,从山东德州地区5个鸡场的20只疑似鸡传染性鼻炎鸡体内共分离到6株细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并经玻片凝集试验、Dot-ELISA、血凝试验分型研究,证实6株分离菌株均为副猪嗜血杆菌A型.从而为以后鸡传染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禽流感及其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频繁爆发的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到畜禽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安全,同时由于亚型多、抗原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等原因,其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禽流感的感染机制和各种诊断与防制措施,阐述了目前禽流感的诊断技术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36.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病毒(AIV)属于正粘病毒科,它的致病性与毒株和宿主均有很大关系,根据毒力强弱将AIV划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毒株。高致病性AIV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家禽全身性感染,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致死率达100%,给世界养禽业造成重大损失。对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结构及其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7.
克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Roakin株HN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应用RT-PCR扩增出NDV Roakin株HN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进行了测序鉴定和HN基因的序列分析.然后分别将NDV的HN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通过PCR扩增、酶切分析和测序分析等鉴定所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RT-PCR扩增的NDV Roakin株HN序列与GenBank中标准毒株(登录号AY289000)HN序列同源性为99.8%,构建了H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HN-D.成功构建了含有NDV Roakin株HN基因和dhf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8.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增长,DNA芯片(DNA Chip)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的优点,为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谱研究、基因组学研究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研究等多个方面概述了DNA芯片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并对DNA芯片技术的原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慢病毒载体是高效的基因转导工具,能将外源基因序列稳定导入分裂期细胞和非分裂期细胞.将慢病毒载体与RNA干扰结合能在哺乳动物的各类细胞中特异性抑制同源基因的表达,它将是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的有力手段.应用慢病毒栽体进行转基因动物的制备,转基因的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具有高效、稳定、特异性强的特点,它能在哺乳动物的各类细胞、多种疾病的离体细胞中实现稳定的RNA干扰.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在疾病的基因治疗上也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0.
朊蛋白和脂筏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细胞型朊蛋白(PrPC)能够通过构象转变生成致病型的朊病毒(PrPSc),导致海绵状脑病的发生,但是目前关于PrPC的转变机制还不清楚。PrPC也是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引发众多的信号转导事件。Flotillin属于新被命名为SPFH(stomatin/prohibitin/flotillin/HflK/C)的蛋白家族,是重要的脂筏标识性蛋白,它们不仅被动地担当着非胞膜窖脂筏的脚架,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组装以及信号转导提供平台,而且本身还主动地扮演着信号蛋白的角色,在许多的细胞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PrPC与flotillin能够发生相互作用,flotillin蛋白为PrPC的跨膜信号转导和PrPC转变成PrPSc提供了环境。本文重点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PrPC和flotillin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