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9篇
  10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研究比较5种不同覆盖物(薄膜覆盖,秸秆覆盖,1 cm、2 cm、3 cm生物材料覆盖)与裸地(CK)在每个季节3个不同土层深度(5、20、40 cm)的土壤温度。结果表明:5 cm土层(四个季节)以及20 cm土层(春季和夏季)的土壤温度,薄膜覆盖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秸秆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40 cm(春季)、20 cm(秋季、冬季)和40 cm(秋季、冬季),5个处理的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40 cm(夏季),薄膜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高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52.
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适生性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辉  卢芙萍  梁晓  伍春玲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0):1962-1968
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该虫的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海南的适生性,并对木瓜秀粉蚧在木薯地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高度适生区主要有陵水、乐东、东方、昌江、海口西部等地,模型的AUC值为0.982,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最湿润季度降水量等,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3.7%、16.5%、14.2%和12.1%;用聚集度指标法确定木瓜秀粉蚧在木薯上一定密度下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采用m*-m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对其进行了验证;成虫在木薯植株上的分布,表现为上、中层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下层。研究结果对提高木瓜秀粉蚧的监测和防控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为筛选最适宜幼龄胶园覆盖材料,通过3 cm、2 cm、1 cm生物材料覆盖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养分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材料3 cm、1 cm处理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薄膜覆盖处理速效磷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秸秆覆盖处理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铵态氮、全氮和全钾含量6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薄膜覆盖和裸地的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差异,生物材料3 cm、2 cm、1 cm和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  相似文献   
54.
洱海流域蔬菜生产对面源污染和经济影响分析及控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云南高原湖泊洱海流域地区蔬菜生产现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探索影响洱海流域蔬菜生产的障碍因素和蔬菜生产活动对洱海的负面影响因素,提出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对发展洱海流域地区自然经济,保护洱海,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5.
紫云珠是我县2005年引进的葡萄品种,种植面积达500亩。种植后表现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综合性状良好。该品种果实耐衰老性强,口感极好,自然无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2%,糖酸比为41:1。果粒紫黑色、发亮、形状类似珍珠,果皮韧性大,肉质硬脆;不落粒,不裂果,不失水,不变色,极耐储运;果粒、果穗均较大,平均粒重6.5克,最大可达10克,穗重700-1500克。  相似文献   
56.
采用RT-PCR方法扩增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与3,非编码区,并将其构建到马铃薯X病毒(PVX)载体中.重组质粒经线性化及体外转录后接种烟草,获得含有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感病植株.感病组织可用于分子检测的质控,也可作为毒源来繁殖阳性参照物质.基于PVX载体制备的参照物质可降低检疫性病毒的生物安全风险,尤其对稳定性强、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高风险病毒的检疫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陈青  卢芙萍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79-181
就海南省崖城、金江、通什和两院地区豇豆上的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以两院地区豇豆蚜作为敏感品系,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DDV的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21.86倍、22.78倍、17.88倍、13.49倍和10.91倍、12.59倍、11.47倍和13.49倍。通什地区的豇豆蚜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的抗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与两院种群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1.58倍、12.27倍、4.45倍和2.28倍。而且崖城、金江和通什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抗性种群的异质性很强。  相似文献   
58.
椰甲截脉姬小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椰甲截脉姬小蜂雌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槟榔Areca catechu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行为反应。结果14种棕榈科植物未受害心叶和机械损伤心叶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每叶10头椰心叶甲3龄幼虫为害20—48h,幼虫-散尾葵心叶复合体、幼虫-槟榔心叶复合体和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幼虫-大王棕心叶复合体仅在36、48h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小于或大于这些时间范围,4种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都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相比之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的趋向率稍强于其他3种复合体,但对4种复合体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可引起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主栖境定向行为。  相似文献   
59.
以金叶莸嫩枝和河北杨2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复合配制3种不同配方植物营养液分别处理金叶莸嫩枝插穗,对河北杨枝条进行水培。结果表明,Ⅲ号营养液处理金叶莸嫩枝扦插生根量最多,Ⅱ号次之,Ⅰ号最少;Ⅰ号配方植物营养液对插穗生根的根长促进作用最强;3种配方植物营养液在河北杨枝条水培过程中均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和减缓叶片失水速率,其中Ⅱ号的作用最强,Ⅰ号次之,Ⅲ号较弱。    相似文献   
60.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重;蔗根锯天牛2~3年发生一代,成虫在4~6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受害较重;在种植前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 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混合液浸泡种茎5~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出苗率、降低虫害率和提高产量;土坑对金龟子和蔗根锯天牛也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扫虫光”不仅对蔗根锯天牛、蛴螬等木薯主要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促进木薯生长,显著提高鲜薯产量;以种茎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处理、土坑诱杀和合理轮作为核心的木薯地下害虫环境友好综合防控效果十分显著,综合防控区平均虫害率由对照的45.6%显著下降到4.2%,产量由对照的16 920 kg/hm2显著提高到49 960 kg/hm2。上述结果为可持续防控木薯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