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9篇
  20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研究了沼液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特征(生育进程、株高动态、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显著增加(P0.05),以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Nbs)处理产量最高,为7.75 t·hm~(-2),比全施化肥(Ncf)处理增产18.14%;以沼液替代100%化肥氮(100%Nbs)处理与Ncf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千粒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100%Nbs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以沼液替代200%化肥氮(200%Nbs)处理的小麦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施用沼液可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籽粒的Cu和Zn含量,显著降低Cd和Cr含量(P0.05),对Pb和As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各处理籽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当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达到50%以上,由于贪青晚熟,以及基部节间长度显著增长等原因可能导致倒伏、减产,施入大量沼液也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风险。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麦田灌溉沼液替代化肥氮最佳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142.
以小麦秸秆为基材,经过预处理合成PTWS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其表征,再利用吸附法使PTWS高吸水性树脂与现有氮肥复合,制备小麦秸秆基新型缓控释氮肥(MSNF),并研究新制备样品在土壤中的缓释性、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以及土壤溶液酸碱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MSNF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量,有望改善土壤的酸碱缓冲性,使土壤环境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作物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利用提供了捷径。  相似文献   
143.
分段式大蒜收获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蒜机械化收获率低、收获成本高、人工收获质量差等问题,研发了一款高效率、适应性强的大蒜收获机。主要研究包括:扶禾装置研究与设计、挖掘装置研究与设计、限深装置研究与设计、输送装置研究与设计等装置。并经过机器性能试验,相关性能参数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大蒜收获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4.
群养猪侵略性行为的深度学习识别方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为了解决因传统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复杂的猪体姿态和猪舍环境导致对群养猪侵略性行为识别的有效性、准确率较低的问题,该文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使用3DCONV的群养猪侵略性行为识别算法-3DConvNet。分3个批次采集18头9.6 kg左右的大白仔猪视频图像,选用第一批次中包含28 d内各个时段的撕咬、撞击、追逐、踩踏4大类,咬耳、咬尾、咬身、头撞头、头撞身、追逐以及踩踏7小类侵略性行为以及吃食、饮水、休息等非侵略性行为共计740段(27114帧)视频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比例为3:1。结果表明,3DConvNet网络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识别准确度达96.78%,在验证集上识别准确度达95.70%。该文算法模型对于不同训练集批次的猪只以及不良照明条件下依然能准确识别侵略性行为,算法模型泛化性能良好。与C3D模型进行对比,该文提出的网络模型准确率高出43.47个百分点,单帧图像处理时间为0.50 s,可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猪场养殖环境中针对猪只侵略性行为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猪氟烷基因PCR-RFLP检测新引物设计与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测定4个不同品种猪包含突变位点的氟烷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PCR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引物在PCR扩增中对DNA模板量要求不高,PCR反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能快速准确地鉴别猪氟烷基因的三种基因型,可应用于猪氟烷基因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146.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析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027±0.010)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60条幼蛭。3组幼蛭分别以螺蛳(作为对照)、漂螺、蚯蚓为生物饵料。结果显示:漂螺组幼蛭体质量、体长及体宽3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之间幼蛭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生长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漂螺组、螺蛳组、蚯蚓组。幼蛭体质量与体长、体宽及体积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体积(R^2=0.912 0)、体长(R^2=0.8888)、体宽(R^2=0.7717)。幼蛭蛋白酶活性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漂螺组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蚯蚓组(P<0.05)。幼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蚯蚓组幼蛭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漂螺组(P<0.05),螺蛳组和漂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漂螺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建议依据漂螺营养成分制定幼蛭饲料营养标准,同时可将蚯蚓作为饲料免疫添加剂成分。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解2020年秋冬季内江市病死猪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5种病毒感染情况,在14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点,采集108份病料样品,采用荧光PCR/RT-PCR方法进行5种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CV-2、PRRSV、PCV-3、CSFV的核酸检出率分别为44.4%、33.3%、12.9%、7.4%,未检出PRV核酸;双重感染检出率为18.5%,以"PCV-2+PRRSV""PCV-2+PCV-3"为主,多重感染检出率为1.9%。结果表明,内江市病死猪群中PRRSV、PCV-2感染较为严重,PCV-3零星分布,且呈现一定的混合感染状态,而CSFV和PR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果提示,内江市应重点加强PRRSV、PCV-2、PCV-3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亲本子代的关系,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 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对3个群体的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杂交F1体型呈椭圆形,侧扁而粗壮,体侧具7条灰褐色横向条带,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均具有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的特征;可量、可数的性状中有6项性状偏向于云纹石斑鱼,5项性状偏向于七带石斑鱼,1项与二者相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与云纹石斑鱼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表现为二者的中间态,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云纹石斑鱼。  相似文献   
149.
网箱养殖大黄鱼水下声音与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带宽20 Hz~24 k Hz)分别记录了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和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下声音和行为反应,并对声音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声压级(SPL,d B:re 1μPa)计算。结果显示:(1)网箱周围水下声音主要为,自然环境噪声(风、波浪,500 Hz~24 k Hz)、大黄鱼生物噪声(惊扰发声主峰值630 Hz、摄食发声主峰值800 Hz、游泳噪声50~400 Hz、摄食噪声20~2 200 Hz)和人为噪声(船舶噪声50~500 Hz);(2)船舶噪声SPL(约87.68 d B)低于部分石首鱼科听觉阈值(94.9~99.6 d B:re 1μPa),不影响大黄鱼声通讯和摄食行为;(3)网箱内生物噪声声压级强度:惊扰状态摄食状态背景噪声。结果表明,大黄鱼生物噪声频率主峰值和声压级强度与行为反应有关,即行为反应程度越激烈,频率主峰值越低,声压级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0.
江淮丘陵区大蒜钾氮配施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江淮丘陵区大蒜钾氮配施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蒜苔增产28.7%~39.7%,蒜头相应产量提高19.5%~28.2%,平均增产率为36.4%和24.1%。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单位钾肥的增产量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及施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的增产效率除与土壤有效N含量有关外,还受施钾量和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蒜苔和蒜头单位钾和N肥的增产数量与土壤有效钾、氮含量和施钾、施氮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