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53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68篇
  35篇
综合类   39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08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基于对黄土塬区旱灾风险成因的深入分析,选取“灾害胁迫—社会脆弱性—暴露”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及相应的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干旱灾害风险数据源,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旱灾风险评估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分别对3项指标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最后利用自然断点法对庆阳地区旱灾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估。计算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庆阳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2)庆阳地区高、次高、中、次低、低风险等级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30%、24.90%、30.96%、18.54%、14.3%。(3)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环县北部以及庆阳市中心地区;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环县中部、华池县北部以及镇原县北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镇原县南部、庆城县南部、华池县南部、正宁县西部以及宁县南部地区;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宁县东部以及合水县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庆阳市东部,即华池县东南部、合水县东部、宁县东部以及正宁县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72.
根据物理农业技术在天津市武清区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对空间电场防病促生、声波助长、电子杀虫、植物补光和智能增温等技术做简要介绍,并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提出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73.
针对于宽叶缬草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覆膜、追肥、打顶、病害预防等方面内容,对田间管理所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帮助种植户指出相关技术要点,并整理出预防病害的方法,以期为宽叶缬草种植户的栽培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进而提高缬草的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74.
为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试验采用选择培养基对来自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患临床型乳腺炎奶牛乳样中的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观察到两种形态的葡萄球菌疑似菌,经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PCR鉴定确定分离到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产色葡萄球菌,分别命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 raw milk China和产色葡萄球菌sch raw milk China;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 raw milk China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青霉素G、环丙沙星、氟哌酸中介,对头孢噻吩、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氧氟沙星敏感;而产色葡萄球菌sch raw milk China对红霉素中介,对其他11种药物敏感。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可能是石河子地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且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75.
酶制剂是一种高效、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等功效。近年来,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健康养猪理念下,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综述了猪生产中的常用酶制剂及其在仔猪、生长育肥猪、母猪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酶制剂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6.
目的】研究添加木质素的腐植酸液体肥料(即木质素基腐植酸液体肥料,LHF)对南方红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为造纸工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供试土壤为赤红壤,供试香蕉苗为五叶一心巴西蕉幼苗。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液体肥料(CF)、腐植酸液体肥料(HF)及木质素添加量分别为10 g/L (LHF10)、30 g/L (LHF30)、50 g/L (LHF50)的LHF处理,共6个处理,以上肥料的氮磷钾含量保持一致。香蕉种植3个月后,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和养分吸收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结果】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含量均随木质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与CF处理相比,LHF10处理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含量;LHF30处理显著降低了速效磷、钾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及配施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小叶杨与不同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植物+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哈茨木霉菌(TH)和胶质芽孢杆菌(BM)作为修复菌剂,并以小叶杨为复垦植被,设置单施、混施处理进行土壤复垦。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来明确菌剂配施技术对该类型区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BM单施与AMF单施处理组最高;pH值和电导率均以AMF+BM混施组最高;土壤酶活性与菌剂种类和配施方式密切相关,各菌剂处理组的酶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AMF+BM处理的土壤酶综合指数最高,为0.84。菌剂配施促进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恢复,其中,AMF+BM处理的效果最佳,酶恢复指数为238.89%,养分恢复指数为178.15%。冗余分析显示,AMF+BM处理改善了土壤p H值、全P、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土壤呼吸等指标。[结论]AMF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配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风蚀水蚀交错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AMF+BM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78.
为探讨玉米田黑土中乙草胺的沉积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揭示乙草胺在黑土环境中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乙草胺施药量为1 012.5,1 350,2 025 g/hm2,在施药后7,14,30,45,60 d,测定不同施药量下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沉积量,并对黑土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在土壤中7 d的沉积量为1.129~1.879 mg/kg,14 d沉积量为1.108~1.680 mg/kg,30 d沉积量为0.378~0.554 mg/kg,45 d沉积量为0.164~0.202 mg/kg,60 d沉积量为0.07~0.115 mg/kg,45 d消解率均>90%。乙草胺在土壤处理后7~14 d各浓度处理对土壤细菌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30 d时仅有最高剂量(2 025 g/hm2)对细菌有抑制作用,45 d后抑制作用得以缓解并逐渐趋于对照水平。施药后7 d对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0 d后真菌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放线菌对乙草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施药后7 d,随着施药量的增加促进效果加强,...  相似文献   
979.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在水地、旱地条件下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分别在水、旱地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多穗型、中间型、穗重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品种在遗传特性、栽培条件的影响下,土壤含水量、小麦群体的光合参数、叶面积系数以及产量都发生改变。旱地条件下多穗型、中间型、穗重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品种在行距分别为窄行距(14.3 cm)、中等行距(16.6 cm)和常规行距(20 cm);水地条件下分别为常规行距(20 cm)、偏窄行距(15.3 cm)和中等行距(16.6 cm)的情况下获得高产。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和不同水肥条件,选择适宜的行距配置可达到增产高产。  相似文献   
980.
基于CARS算法的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性质存在差异,以往研究多以高光谱反射率或光谱吸收特征建立模型,输入变量类型结构单一,往往导致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预测模型的精度不高。为提高SOM高光谱预测模型精度,该研究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将不同类型土壤分别以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的特征波段、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和光谱指数作为输入变量,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建立SO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通过CARS算法筛选后,各土壤类型特征波段压缩至全波段数目的16%以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壤高光谱变量维度和计算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说明CARS算法在提取特征关键波段变量、优化模型结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不同类型土壤的SOM预测精度存在差异,沼泽土的预测精度最高为0.768,性能与四分位间隔距离的比率(Ratio of Performance to InterQuartile distance,RPIQ)为3.568;黑土次之,草甸土的预测精度最低,仅0.674,RPIQ为1.848。3类土壤的RPIQ均达到1.8以上,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3)局部回归预测精度最优,验证集的调整后决定系数为0.777,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581%,模型验证RPIQ为2.689,模型稳定性高。该试验筛选的预测因子通过RF模型可实现SOM含量的快速预测,简化了传统复杂的程序,可为中尺度区域不同类型土壤的SOM预测提供依据,为输入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