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抗生素对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绿色抗生素替代品添加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试验选用6头30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不添加抗生素)和抗生素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2%复合抗生素),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抗生素组肠道微生物物种多样性较基础饲粮组更为丰富;抗生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F/B)比例较高,因此添加抗生素有利于仔猪体内脂肪的贮存;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考虑,抗生素可能是通过促进L7A_E11、Flexispira、粪球菌属(Coprococcus)等菌属,抑制光岗菌属(Mitsuokella)、巨球菌属(Megasphaera)、柔嫩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菌属从而发挥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使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抗生素在脂类生物合成蛋白质、甲烷代谢、转运蛋白、转录因子、转录机制、RNA转运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抗生素可以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加速仔猪体内脂肪的贮存,加速断奶仔猪对粗纤维的降解作用,促进短链脂肪酸的生成,从而发挥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72.
以杜洛克×米猪杂交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约克公猪配种,经2年研究分析了282窝3001头新生仔猪样本。结果表明:仔猪初生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秋、冬出生仔猪的平均初生体重分别为1.10lkg、1.049kg、1.152kg、1.163kg,其中春季和夏季分别显著低于秋季和冬季(P〈0.05)。仔猪初生重的均匀度以春、冬季最佳。但供试母猪的妊娠期、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没有类似变化,提示仔猪初生重的这种季节性变化不是由这些因素所致,而很可能与不同季节的环境温度、光照周期以及动物的内分泌特点有关。子宫内生长阻滞(IU GR)的新生仔猪的比例在夏季为10.12%。显著高于秋季的4.83%(P〈0.05),证明母猪妊娠后期的热应激会严重阻碍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乳源性胰岛素对新生仔猪小肠生长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随机选择5头初生苏太仔猪,生后立即屠宰取样,作为新生对照组(N)。另外,从五窝初生仔猪中选10头仔猪,每窝选2头,分别分到饲喂牛乳组(M)和牛乳加入胰岛素组(Mr)(添加量为2.5mg/L)。M组和MI组仔猪出生后用牛乳人工喂养3天后屠宰取样。结果表明,MI和M组小肠长度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N组。MI组的非粘膜重有高于M组的趋势(P=0.148)。MI组空肠后段和回肠前段绒毛高度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M组。MI组各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高于N组(P〈0.01或P〈0.05),其中空肠前段和后段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M组。结果提示:乳派胜胰岛素能够刺激新生仔猪小肠生长并影响到小肠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苜蓿草颗粒饲料对鹅生长性能、肠道长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1日龄、体重相近(出壳时间和体重基本一致)、健康的扬州鹅300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每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20只,整个饲养试验期7周。前3周添加的苜蓿草粉依次为:0、8%、12%、16%和20%,而后4周添加的苜蓿草粉依次为:0、12%、16%、20%和24%。结果表明:1)42和70日龄,对照组和各试验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2)42和70日龄,试验Ⅱ组鹅空肠长度和试验Ⅲ组鹅盲肠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回肠长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42和70日龄,试验Ⅱ组鹅血清的血清总蛋白和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谷丙转氨酶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Ⅳ组鹅血清的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苜蓿草粉颗粒饲料能够提高扬州鹅肠道长度和改善血液生化指标,但对生长性能无影响。从本试验结果来看,21~42日龄和43~70日龄,苜蓿草粉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16%和20%。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酪蛋白酶解物对宫内生长迟缓仔猪小肠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迟缓(IUGR)初生仔猪15头,分为新生对照组(N)、酪蛋白组(C)和酪蛋白酶解物组(CH),以牛乳为基础日粮,C组用1.5%酪蛋白溶液取代10%(体积分数)的牛乳,CH组用1.5%酪蛋白酶解液取代10%(体积分数)的牛乳,人工饲喂3d后宰杀取样。结果表明:CH组仔猪小肠黏膜DNA含量及麦芽糖酶活性较N组显著提高(P〈0.05),而c组与N组相比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此外,与N组仔猪相比,C组仔猪小肠各段绒毛高度都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CH组仔猪小肠各段绒毛高度与N组仔猪接近,未有明显变化。提示:酪蛋白酶解物有刺激新生IUGR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提高麦芽糖酶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6.
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的选育以杜枫姜猪 (杜洛克猪、太湖猪与姜曲海猪杂交而成 )为基础亲本。试验结果表明 :杜枫姜猪与杜姜猪、枫姜猪、姜曲海猪相比 ,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后腿比例和胴体瘦肉率均有所提高 ,而胴体平均背膘厚、骨皮比例和脂肪比例均有所下降 ,肌纤维直径变粗 ,肌内脂肪含量适宜 ,具备了新品系选育的种质条件  相似文献   
7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饲粮对8~ 10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月龄、体重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牛,分别饲喂代谢葡萄糖水平为86.43(A组)、99.93(B组)、113.59(C组)和126.42∥kg(D组)的4种试验饲粮,试验期60 d.在试验期开始当天、第30天、第60天测定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在试验期第21 ~ 25天、第51~55天,采用酸不溶灰分(AIA)法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后备奶牛平均日增重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趋势,A、B、C、D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49、0.71、0.87、0.87 kg/d,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极显著低于C和D组(P<0.01).同一时间点各组后备奶牛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和管围接近.2)第30天和第60天,A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5),第30天,B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3)饲粮代谢葡萄糖水平对后备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得出,饲粮代谢葡萄糖水平为113.59g/kg时能满足8~10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0.8~ 1.0 kg/d日增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8.
众多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PE)可作为仔猪断奶阶段的生长促进剂,替代抗生素。总结不同的PE在仔猪生产中的利用情况,并从抑制有害微生物、免疫增强、抗氧化、代谢调控等层面阐述了PE对仔猪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79.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评价添加草氨酸钠对瘤胃发酵产气量、常规化学参数、乳酸产量及相关乳酸菌相对丰度的影响。以MRS培养基为体外营养来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草氨酸钠(0、2、5、10 mmol/L和15 mmol/L)进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记录72 h内的气体产量,测定发酵24、48 h和72 h气体成分含量,并测定发酵72 h发酵液p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乳酸含量,埃氏巨型球菌、牛链球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草氨酸钠添加量为2 mmol/L和5 mmol/L时,对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0 mmol/L的草氨酸钠降低了发酵48、72 h的产气量和乳酸含量(P<0.05),但添加10 mmol/L和15 mmol/L的草氨酸钠显著降低埃氏巨型球菌相对丰度(P<0.05),对牛链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5 mmol/L的草氨酸钠后显著降低了发酵72 h的产气量和二氧化碳比例、pH、氨态氮和乳酸浓度,以及丙酸、丁酸和戊酸的含量(P<0.05),提高了乙酸含...  相似文献   
8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茶树油对育肥猪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4头初始体重为(68.13±0.46)kg的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茶树油(100、200、300 mg/kg),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28天200 mg/kg组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100 mg/kg组和200 mg/kg组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56天3个试验组IgG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300 mg/kg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200 mg/kg组和300 mg/kg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背腰最长肌GSH-Px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茶树油对育肥猪的血清免疫及机体抗氧化指标有一定调控作用,建议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