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上海市某马场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确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马疱疹病毒1型和4型二重PCR分型方法,对上海市某马场临床疑似病例的鼻拭子和血浆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比对,确诊为马疱疹病毒1型阳性,表明上海市马群中存在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因此,应提高上海市马匹饲养管理水平,加强马疱疹病毒1型的定期免疫和检疫,及时对阳性马匹进行隔离,对马厩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2014—2015年来自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种猪场、屠宰场和规模场的1 863份样品进行PR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48份PRV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2.6%(48/1 863),其中2014年为4.3%(39/898),2015年为0.9%(9/965),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表明上海市通过加强PR免疫,淘汰散养和中小型养殖场,加强种猪场PR净化等措施,使本市猪群的PRV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部分阳性样品用BHK-21细胞进行PRV分离鉴定,共获得12株病毒,并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了病毒毒价测定,获得了稳定的毒价,这为下一步的动物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GenBank中收集猪细小病毒(PPV)结构蛋白VP2基因、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ORF2序列、猪伪狂犬病毒(PRV)的gB基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NSP2基因、猪瘟病毒(CSFV)的E2基因和乙型脑炎病毒(JEV)的M基因,利用Primer5.0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收集的序列分析比较,筛选出上述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并设计引物和探针,将设计好的探针与相应的微球偶联,优化条件,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PPV、PCV2、PRV、PRRSV、CSFV、JEV6种病毒核酸的多重液相芯片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对PPV、PCV2、PRV、PRRSV、CSFV、JEV6种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8.50×10~2copies/μL、2.87×10~2copies/μL、2.07×10~2copies/μL、2.61×10~2copies/μL、2.34×10~2copies/μL、2.05×10~2copies/μL,与相应病毒PCR/RT-PCR检测方法相比,敏感性提高了100~1000倍;对临床388份样品同步进行荧光PCR与液相芯片检测,结果99.87%相符。本方法为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多病毒快速高通量检测、鉴别诊断等应用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诊1例疑似绵羊伪狂犬病病例,本试验以上海郊区某羊场发病绵羊的病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病毒分离和鉴定。病理组织学变化显示,发病羊大脑组织神经元发生广泛性变性、坏死并伴有嗜神经现象,神经元周围出现胶质细胞增生。病料接种BHK-21细胞,细胞出现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绵羊伪狂犬病可能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绵羊伪狂犬病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5.
RT-nPCR检测屠宰场胆汁中猪戊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 7.5 Kb,具有3个互相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自5′末端到 3′末端依次排列着 5′UTR、ORF1、ORF3、ORF2、3′UTR以及 150~200 或更多的PolyA尾,其中ORF3与ORF1和 ORF2 部分重叠, 或完全包含在ORF2中[1].  相似文献   
16.
于2009年3~5月采集上海地区的200份牛血清和400份猪血清,采用ELISA和荧光PCR方法检测其TTV(Torque Teno virus)感染状况。经ELISA检测,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数2份,阳性率1.0%;猪血清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数15份,阳性率3.75%,其中生产母猪和育肥肉猪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2.0%,而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猪和牛TTV感染现状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16年7月1日,上海市某蛋鸡场62日龄蛋鸡出现发病和死亡现象,多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为详细了解鸡场发病情况,分析导致疫病发生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建议,通过询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等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特点、发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Ⅰ群血清4型腺病毒核酸阳性。调查发现:发病的前一周,该地气温波动剧烈,造成鸡只应激;鸡场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无针对车辆和人员的消毒措施。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该鸡场暴发了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是由Ⅰ群血清4型腺病毒引起的。通过注射特异性卵黄抗体及对症治疗,对可能引起此次暴发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上海地区活禽批发市场中H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鸡群的免疫情况,2009年对上海三大活禽批发市场进行了采样监测。采用HI试验检测H9 AIV抗体、荧光RT-PCR试验和鸡胚接种分离鉴定病毒。共采集110批次1 646份血样和喉头泄殖腔棉拭样品,平均抗体合格率为60.27%,分离到H9病毒134株,其中4-6月和9-11月为全年中病毒分离的2个高峰期(样品带毒率均超过了10.00%),明显比其它月份要高(其他月份均低于5.00%),样品带毒率平均为8.14%。不同市场、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其抗体合格率和样品的带毒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30批分离到病毒的样品中,13批次已免疫H9N2油乳剂灭活苗且抗体合格率均大于70.00%的样品中分离到45株病毒(45/195),其中6批次抗体合格率达到100%的样品中也分离到了病毒(8/90),但带毒率明显比未经疫苗免疫的样品(79/255)低。调查结果表明养殖户对肉鸡群H9N2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重视程度不够,鸡群中带毒现象较普遍。疫苗免疫后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且抗体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带毒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病毒复制,存在高抗体下带毒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已建立的动物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RT-nPCR方法,检测上海地区和新疆地区猪群样品。扩增HEV开放读码框架2(open reading frame 2,ORF2)保守区,产物为507 bp。经克隆、测序,获得20株上海株、3株新疆株序列,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与47株已知HEV进行同源性、进化关系分析。结果23株序列从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均属HEVⅣ型,上海株间507 bp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1%~100.0%,与上海猪源(DQ450072)、日本人源Japan1(AB369690)亲缘关系近;3株新疆株507 bp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1%~98.2%,与新疆猪源China SW1(AY594199)、中国人源T1株(AJ272108)亲缘关系近;上海株与新疆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2.6%~100.0%,提示上海株与新疆株间存在差异。23株HEV在时间和地域关系分析,提示不同年份的新疆株存在差异,同年份不同猪场的新疆株进化关系存在差异,不同年份、不同区县的上海株进化关系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某猪场发生疑似伪狂犬病毒感染,采集其内脏样品进行伪狂犬病毒的分离,并采用细胞病变观察和荧光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BHK-21细胞能够从该发病猪体内分离到猪伪狂犬病毒,其分离株能够引起BHK-21细胞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该猪场发生猪伪狂犬后,已连续造成2头成年猪的死亡,全群发病率高达50%,这与以往伪狂犬病并不造成成年猪的死亡不同,需要对该分离株进行进一步病原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