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两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发病鸡群临床解剖显示:脚部和翅膀有血管瘤、肌肉组织内出现纤维肉瘤,肿大的肝、脾出现髓细胞瘤;经组织病理学观察符合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病理学特征。针对ALV—J保守序列P27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建立PCR方法,从出现病理改变的各组织脏器、各多发性肿瘤中以及血液中均检测到ALV-J,证实该病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发性肿瘤传染病。对扩增产物序列进行测定后,与原型株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8.2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为J亚群禽白血病,用PCR检测进一步验证J亚群禽白血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引起鸡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2.
采集上海及周边地区猪内脏样本,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病原学检测,并对阳性样本的ORF2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结果显示,发病猪群PCV-2阳性率为39.06%(25/64),健康猪群阳性率为13.51%(5/37),PCV-2总阳性率为29.70%(30/101)。30份阳性样本中PCV-2a亚型为2株,检出率为1.98%(2/101),其余28株均为PCV-2b亚型,检出率为27.72%(28/101)。PCV-2的ORF2序列与已登录的ORF2序列的同源性在90.7%~100%。2株PCV-2a株相互间的同源性为99.6%;28株PCV-2b株的同源性在94.4%~100%,PCV-2b株中只有4株与已登录株DQ141322、AY321984和AY484413株同源性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中,而另外24株与Q151643中国株同源性关系最近且处于同一分支中。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及周边地区PCV-2感染比较普遍,发病猪场的感染率远高于健康猪场,且感染率比往年有升高,PCV-2在猪场疫病的爆发和传染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在PCV-2的感染病例中,PCV-2b亚型为感染的优势毒株;绝大多数PCV-2b ORF2片段的同源性与已登录的一株中国株同源性关系密切,在基因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但是否可以推断其为PCV-2的另一个亚型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33.
J亚群禽白血病多发性肿瘤的病理改变与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发病鸡群临床解剖显示:脚部和翅膀有血管瘤、肌肉组织内出现纤维肉瘤,肿大的肝、脾出现髓细胞瘤;经组织病理学观察符合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病理学特征。针对ALV-J保守序列P27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建立PCR方法,从出现病理改变的各组织脏器、各多发性肿瘤中以及血液中均检测到ALV-J,证实该病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发性肿瘤传染病。对扩增产物序列进行测定后,与原型株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8.2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为J亚群禽白血病,用PCR检测进一步验证J亚群禽白血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引起鸡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上海市鸭群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变异特征,以及与疫苗株A/Chicken/Shan dong/6/1996和A/Chicken/Shanghai/F/1998之间的遗传距离,对2007年和2009年分离自上海市鸭气管和泄殖腔样品采用荧光RT-PCR检测,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处理后,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HI进一步确定血凝素(haemagglutin,HA)亚型,随后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株为H9N2亚型鸭禽流感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PA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均属于经典的H9N2 Ck/Bei群系;NA基因均属于Y280系;NP、PA基因和A/Goose/Guangdong/1/1996(H5亚型)归为一群;PB2和M基因属于Qa/HK/G1/97系;NS基因仍为Ck/Bei系;2007年的分离株和2009年的分离株在PB1基因上分属不同亚群。3株病毒的HA1基因与疫苗株A/Chicken/Shandong/6/1996和A/Chicken/Shanghai/F/1998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7%。由此可见,3株鸭H9N2亚型毒株可能是由不同禽流感病毒基因亚群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现有疫苗对分离株的保护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35.
概括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分型和流行病学,阐述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增殖特点,以及毒力相关基因的预测,分析了病毒的遗传变异特点,讨论了控制猪流行性腹泻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对367份猪内脏样本进行PCV2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2a/2b鉴别诊断,并采用ORF2测序方法对部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在发病猪群中PCV2b阳性率远高于健康猪群,而健康猪群中PCV2a的阳性率高于发病猪群,从而在临床表型方面论证了PCV2b毒力强于PCV2a。通过比较12株PCV2 ORF2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关键氨基酸位点,9株PCV2b毒株在ORF2氨基酸76位为I,131位为T;而3株PCV2a毒株在ORF2氨基酸76位为L,131位为P,据比对结果可知,PCV2b毒株为强毒株,PCV2a毒株为弱毒株。研究结果表明,PCV2的2种亚型2a/2b无论是临床表型还是ORF2基因型,毒力表现都是有差异的,且PCV2b毒力要强于PCV2a。  相似文献   
37.
试验旨在对2株血凝活性较弱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进行病毒特性的研究。采用HA/HI、电镜观察、HA和NA测序等方法对2株分离株进行了病毒的鉴定;采用形态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这2株分离株进行研究。2株病毒被确定为A型H9N2亚型AIV;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圆形、椭圆形、杆状并呈多型性,大小为80~120 nm;血凝素(HA)均为中等耐热型;病毒50 ℃均耐热;均能凝集公鸡和人O型红细胞,但凝集作用开始并未出现,而是随着病毒的传代逐渐恢复;均不凝集猪、牛、羊、兔和马红细胞;2株病毒均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只有1株病毒对酸敏感;病毒对鸡胚无致死性,EID50均为1×10-7/0.2 mL;经鼻腔途径感染小白鼠,均未导致小鼠出现症状和死亡,接种后第14天在小鼠血清中可检出相应病毒的抗体。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存在对环境条件具有较强耐受性的H9N2亚型AIV。  相似文献   
38.
为及时了解上海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趋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06份宠物门诊的疑似样品、232份临床健康犬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为:疑似样品检出中,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阳性率为50.0%,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阳性率为72.6%;临床健康犬的样品中,CDV的阳性率的4.74%,CPV的阳性率3.88%。检测结果反映了上海市犬瘟热、细小病毒在宠物群体中的感染情况,为这些宠物疫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9.
试验旨在检测抗病毒药物对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有效性。利用F81细胞建立抗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计算病毒的抑制率。结果显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L-赖氨酸、板蓝根和黄芪多糖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9.5、3.3、3.4、161.0和4.7 μg/mL,聚肌胞IC50为6.0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76.8、39.3、2 588.0、4.5、78.7和5.8。结果表明,L-赖氨酸和黄芪多糖为高效抗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七彩山鸡感染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情况,从上海某七彩山鸡场采集200份血浆样品,经DF1细胞分离和ALV p27抗原ELISA方法检测出13份阳性样品.将含有阳性样品的第一代细胞裂解液及细胞上清液同时盲传接种至第2代细胞,培养9 d后,p27抗原均未被检测到.对ALV p27抗原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env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