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1.
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12.
广西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PCR检测技术 ,对采自广西五个主要养鸡地区 5 0多个鸡群 3 2 1羽病鸡的组织样品 ,进行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检测的病例平均阳性率为 2 8 3 4%;三黄鸡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 3 9 2 8%)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检出 ,其中最小的为 7日龄、最大的为 3 5 0日龄 ;对 5个免疫器官的检测结果显示 ,骨髓的检出率最高( 84 3 8%) ;CIAV阳性病例中与MDV、REV和ALV的混合感染率共计 48 40 %。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快速检测与分型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核苷酸序列 ,在病毒结构蛋白 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 2条寡核苷酸引物 ,对各种不同致病性的 12株参考毒株进行了 RT- PCR检测。结果 :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 6 79bp的目的片段 ,而对照的 5种鸡源性病原体 NDV、IBV、CAIV、E.coli、PM均未扩增到相应片段 ;对疑似 IBD的 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并同时在其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 1对引物进行 Nested- PCR检测 ,结果基础 RT- PCR检测到 11份阳性 ,Nested- PCR检测到 2 3份阳性 ,后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结果表明 ,建立的 RT- 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取限制性内切酶 Sac 和 Ssp 以及设计的 2条 vv IBDV(超强毒株 )特异性引物 ,分别应用 v VP2片段 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 2种方法 ,对 7个 IBDV分离参考毒株和 2 4个临床样品进行致病性分型。结果 ,确定 2 1株属于 c IBDV(经典毒株 ) ,8株属于 vv IBDV,2株未能确定 ;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均可用于 IBDV的快速分型 ,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方法更为简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14.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2月,桂林某养殖公司放养的广西龙胜凤鸡连续多批次出现单侧或者双侧跛行、站立不稳、食欲减退、羽毛蓬乱等症状,共造成鸡群20%的发病率和1%~2%的死亡率。剖检发现病变主要发生在鸡跗关节以下,从跗关节沿肌腱向下剪开,可见淡黄色清亮液体流出,法氏囊萎缩。无菌取鸡的病变关节处液体及其组织分别进行细菌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并用其法氏囊组织研磨液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支原体分离检测呈阴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检测呈阳性。根据鸡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确诊该鸡群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而继发的细菌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特异性抗体检测用抗原VP2、VP1及VP2-VP1蛋白,分别设计引物扩增IBDV野毒株NN1172的VP2和VP1基因,并扩增VP2和VP1基因中抗原性和亲水性较好的重要区域,通过PCR扩增基因串联方法对截短的VP2和截短的VP1基因进行串联,首次获得VP2-VP1串联基因,并对VP2、VP1和VP2-VP1串联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VP2、pET-VP1和pET-VP2-VP1;诱导表达条件显示,3个重组质粒分别转入BL21菌株后经0.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分别得到分子量为69、114和63 kDa的VP2、VP1和VP2-VP1重组蛋白,且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3个重组蛋白分别于诱导后5、3和6 h时表达量最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与鸡抗IBDV阳性血清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呼肠孤病毒(Reo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新城疫病毒(NDV)4种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免疫了IBD灭活疫苗,IBD基因工程疫苗和IBD弱毒疫苗的商业鸡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能显示疫苗免疫后机体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利用该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3个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为IBD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虞德屏  阳艳  韦平 《中国家禽》2005,27(1):45-45
2003年9月,桂林市郊某个体养殖户的5000余只1月龄左右放养肉仔鸡陆续发病,发病率达50%。户主根据经验曾怀疑是球虫病,投喂多种抗球虫药物,均未取得明显效果,而且病情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南宁市安吉路屯里村某一个体养鸭场1、3周龄鸭发病。病鸭表现腿软,眼鼻有浆性分泌物,排白绿色粪便,食欲不振,进而不能行走而死亡;剖检病鸭无明显肉眼可见病变。从病鸭中分离出的细菌分离物,经过各项生化试验,鉴定为溶血性巴氏杆菌。因此该病确诊为鸭溶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利用鸡的地方品种资源选育优良新品系,发展优质鸡产业并形成产业优势?广西在这方面做了相当有效的工作,优质鸡新品系的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优质鸡生产的快速发展.广西优质鸡的研究与开发位居国内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