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韦玉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21-322,325
通过对2010年4月26日东兴市暴雨过程的前期特征的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地面冷空气、副高边缘及低空急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18日,隶属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的江苏省家禽保健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位于江苏省姜堰市的江苏威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兽药研发基地,在姜堰市姜堰镇正式挂牌成立。江苏省农委、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泰州市科技局、姜堰市党委、姜堰市科技局、姜堰镇人民政府等有关领导出席挂牌仪式并致词,出席挂牌仪式的还有研究所、企业有关人员和媒体代表等。挂牌仪式结束后,公司在报告厅举行了兽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交流会,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毕昊容副所长、南京农业大学药理研究室江善祥教授、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刘学贤研究员分别作了关于兽药研发和禽病防控的报告,报告会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邢进才主持。  相似文献   
13.
张兰琴  韦玉勇 《中国家禽》2007,29(10):34-34
1入雏前的准备不足基本的鹅舍准备不足,鹅舍搭建支撑不牢,适逢阴雨或下雪天,极易倒塌,造成鹅群和人员的伤亡。另外鹅棚所用塑料薄膜太多,加温育雏时,有失火的危险。饲养中垫料准备不足,为以后正常饲养留下诸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2012~2016年间对原种场A、B、C和D4个地方鸡种保种核心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通过新建净化鸡舍,采用严格净化技术方案,在强化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经过2~3个世代净化,各品种鸡群取得了显著净化效果。A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25~27周龄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6.4%降至0.3%,36~40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6.4%降至0.4%,种公鸡病毒分离阳性率连续2个世代均为零;B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6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3.2%降至1.2%,36~40周龄蛋清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均降至零;C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61.8%降至0.9%;D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0.7%降至1.9%,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降至0.2%。禽白血病净化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以A鸡种为例,经过3个世代净化,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死亡率均逐级下降,净化第一世代效果最为显著;产蛋性能亦明显提高,43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13个/只,66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23个/只。研究为众多地方品种鸡群及原种场禽白血病净化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禽源和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对鸭的感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禽源和不同毒力的新城疫病毒(NDV)株对鸭的感染性、致病性以及鸭在家禽新城疫(ND)流行中的意义,本研究选用7个NDV株进行了雏野鸭的人工感染试验,对感染鸭的临床症状、增重、抗体反应、排毒以及组织器官中病毒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鸭源强毒株JSD0812和标准强毒株F48E8对鸭具有强的致病性,感染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鸭的多种组织器官中。鸽源强毒株JSP0204、鸡源强毒株JSC0804、鹅源强毒株JSG0210以及疫苗毒株Mukteswa和LaSota对鸭不具有致病性,感染鸭未出现临床症状,生长发育也未受到影响。它们在鸭体内存在时间也较短。所有感染鸭均有排毒现象,排毒时间和排毒途径因病毒株毒力不同而异。结果表明NDV在进化过程中对鸭的致病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主要侵害小鸭的传染病,以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为主要病变。该病于1932年在美国纽约长岛首次被发现,我国自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全国许多地区也相继报道了本病,以鸭感染为主。但随着鹅的规模化生产,鹅的饲养总数和单位容量都出现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养殖户仍然沿袭粗放饲养方式,营养、管理及防疫等方面工作没有跟得上,致使鹅群时常经受疾病的困扰,该病也成为鹅目前常见和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侵害小鸭,以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为主要病变.该病以鸭感染为主,但随着鹅的规模化生产,鹅的饲养总量和单位容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大部分养殖户仍然沿袭粗放饲养方式,营养、管理、防疫等工作又没有跟上,致使该病也成为小鹅目前常见和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现将一起鹅群发生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的自然感染状态,为今后该病的净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和病毒分离方法,对国内10个地方鸡种开展了ALV-AB和ALV-J主要外源性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并进一步对其中4个品系的F_2代鸡群进行ALV跟踪监测,同时对饲养过程中使用的弱毒活疫苗也进行了ALV抽样检测。[结果]ALV-P27抗原阳性率为0~62.1%,ALV-AB抗体阳性率为0~25.0%,ALV-J抗体阳性率为0~59.0%,病毒分离阳性率为0~22.0%。4个品系的F_2代鸡群1日龄胎粪ALV-P27抗原阳性率为6.0%~67.0%,6周龄病毒分离检测阳性率为2.0%~34.3%;国内有1个厂家2个种类2个批次的疫苗分离有ALV。[结论]我国地方鸡种普遍存在ALV感染,不同地方鸡种间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地方鸡种对ALV的遗传抗性有关;某些品系种群的F_2代雏鸡ALV阳性率甚至略有提高,可能与疫苗接种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雏鹅肾脏肿胀综合征(雏鹅痛风病)是近年来养鹅业临床上的常发性疾病,快速准确诊治本病可为鹅养殖提质增效。本文就雏鹅痛风病临床病例,结合病史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确定本病病因为鹅星状病毒继发大肠杆菌感染。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提出治疗方案并实施,达到了临床诊治的目的,对同类疾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