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野生艾蒿的根茎叶部位分离出内生细菌共68株,以棉花枯萎病、稻瘟病、烟草赤星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对内生菌分别进行抑菌试验,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从野生艾蒿分离到的内生菌经初筛、复筛,获得抑制病原菌效果最明显的3株菌,结合生理生化特性、菌落特征、细胞形态特征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菌株L8、Sll和R6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Paenibacillus polymyxa.拮抗实验表明,棉花枯萎病原菌菌丝发生弯曲、打结,烟草赤星的受作用菌丝生长端分枝明显增多,生长端边缘呈珊瑚状分枝,并且出现明显的畸形和萎缩现象.分析表明,可能是由于在培养过程中内生菌产生了化感物质,对病原菌的菌丝产生抑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对分离自陕西、甘肃金属尾矿废弃地寄主为刺槐、鸡眼草、草木樨等23种豆科植物的188株根瘤菌进行了7种重金属的抗性分析、最大抗性水平(MRL)的确定和抗性菌株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之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菌株表现出对Hg^2+、Cd^2+、Cr^6+(〈0.5 mmol·L^-1)敏感,而对Pb^2+(〈2.5 mmol·L^-1)不敏感。在液体培养基中,CCNWSX0403和CCNWSX0360可耐受4.0 mmol·L^-1 Zn^2+,分别可耐受2.4 mmol·L^-1 和2.8 mmol·L^-1 Cu^2+,CCNWGS0139可耐受0.4 mmol·L^-1 Hg^2+,CCNWSX0003可耐受2.4 mmol·L^-1 Ni^2+,CCNWGS0284和CCNWGS0142可耐受4.8 mmol·L^-1 Pb^2+。9株抗性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表明:CCNWGS0122和CCNWSX0003分别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4株对Pb^2+、Hg^2+耐受性较强的菌株CCNWSX0386、CCNWGS0139、CCNWGS0284和CCNWGS0142均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3株菌CCNWGS0309、CCNWSX0403和CCNWSX0360对Cu^2+、Zn^2+耐受性较好。总体上Agrobacterium对Hg^2+和Pb^2+的耐受性较好,Bradyrhizobium比Rhizob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  相似文献   
23.
对分离自陕两、甘肃金属尾矿废弃地寄主为刺槐、鸡眼草、草木樨等23种豆科植物的188株根瘤菌进行了7种重金属的抗性分析、最大抗性水平(MRL)的确定和抗性菌株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之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菌株表现出对Hg2+、Cd2+、Cr6+(<0.5 mmol·L-1)敏感,而对Pb2+(<2.5 mmol·L-1)不敏感.在液体培养基中,CCNWSX0403和CCNWSX0360可耐受4.0 mmol·L-1Zn2+,分别可耐受2.4 mmol·L-1和2.8 mmol·L-1Cu2+,CCNWGS0139可耐受0.4 mmol·L-1Hg2+,CCNWSX0003可耐受2.4 mmol·L-1Ni2+,CCNWGS0284和CCNWGSO142可耐受4.8 mmol·L-1Pb2+.9株抗性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表明:CCNWGS0122和CCNWSX0003分别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4株对Pb2+、Hg2+耐受性较强的菌株CCNWSX0386、CCNWGS0139、CCNWGS0284和CCNWGS0142均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3株菌CCNWGS0309、CCNWSX0403和CCNWSX0360对Cu2+、Zn2+耐受性较好.总体上Agrobacterium对Hg2+和Pb2+的耐受性较好,Bradyrhizobium比Rhizob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有较强的重金属耐受性.  相似文献   
24.
对20株黄芪根瘤菌进行了C,N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或同种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着多样性。以UPGMA聚类,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5个表观群,其与已知根瘤菌M.huakui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5.
陕甘宁地区黄芪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株黄芪根瘤菌进行了C,N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或同种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着多样性。以UPGMA聚类,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5个表现群,其与已知根瘤菌M.huakuii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6.
不同条件下脲酶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场对脲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磁场处理20min磁效应最大,且场强205mT时产生最大正效应,比CK提高30.4%;场强800mT时负效应最大,比CK降低19.5%。  相似文献   
27.
以从陕西商州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中分离纯化的12株根瘤菌为对象,采用固体平板接种培养法研究了菌株耐铅、锌单盐与铅锌双盐胁迫的能力,同时用液体试管振荡培养法测定了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铅、锌单盐胁迫具有良好的耐性,但对铅锌双盐胁迫的耐性明显低于单盐。耐性菌株在生理生化特性上存在广泛差异,对铅锌耐性越强的根瘤菌,其阳性生理生化特征也越多。实验初步筛选到了3株耐铅锌胁迫能力强的根瘤菌菌株CH3、MX7和HZ10,它们分别与豆科植物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和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共生。研究可以得出耐性根瘤菌对铅锌胁迫的抵抗能力可能是建立在其具有多种生理代谢反应基础上的,即它们通过改变代谢途径以适应重金属的污染环境,对铅锌胁迫耐性强的根瘤菌菌株在重金属尾矿区的土壤和植被恢复中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温度场、磁场对脲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场对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土壤脲酶活性最高时温度为60℃,而纯脲酶溶液则为50℃左右。磁场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较复杂,135mT场强下,磁化3min产生较大正效应,比CK提高8.3%,磁化5min和30min有负效应,且30min负效应最大;205mT磁化20min酶活性比CK提高7.3%.不同磁场强度处理土壤,100和135mT处理30min可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磁场、温度场共同作用脲酶溶液,当温度为45℃时具有抑制脲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对祁连山部分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9属32种野生豆科植物根部采集到根瘤样品427份。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豆科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所采集根瘤形状多为棒状、掌状及不规则状,颜色以粉色和黄色为主,着生部位主要为侧根;影响该区豆科植物结瘤的因素除与寄主植物生育阶段及遗传特性有关外,还与地形、土壤、气候、生物及人为因子等多种生态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地形及土壤是影响结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0.
Hg的土壤酶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壤酶对汞生态毒性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针对我国几种主要类型土壤(黄褐土、风沙土、塿土和红壤)中影响土壤碳、氮、磷物质循环和微生物活性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与Hg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g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但规律性不明显;土壤脲酶低浓度时激活,高浓度抑制;土壤脱氢酶和总体酶活性受到抑制。Hg浓度与脲酶、脱氢酶、总体酶活性间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揭示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土壤Hg污染的程度,其中尤以总体酶活性结果最优;计算Hg轻微污染时的ED10值0.0005~0.59mg·kg-1。土壤有机质和pH对二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