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112.
记者9月2日从云南省商务厅获悉,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云南松茸出口量和创汇额均大幅下降.为尽可能地减少经销商、农户的损失,云南省各部门正酝酿采取3大措施救市,其中包括拟对松茸深加工企业给予贷款贴息.  相似文献   
113.
黄连木属(Pistacia L.)属于漆树科(Anacardiaceae),是重要的木本粮油、生物能源、药用和观赏树种,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中综述了黄连木属的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提出了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培育及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以纽荷尔脐橙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酸碱滴定法和线性方程计算柑橘园土壤酸碱缓冲曲线的拟合参数,研究碱性物料与有机物料配施对柑橘园土壤酸碱缓冲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砂土酸碱缓冲容量为1.04 cmol·kg-1·pH-1,属于酸碱敏感型土壤;酸碱缓冲曲线呈明显的反“S”形,在p H值>9和p H值<3区间土壤酸碱变化呈减弱趋势,即该p H值范围内土壤对酸和碱的缓冲能力强;不同调控措施之间对酸碱沉降的缓冲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黄砂土中单独施用碱性物料调节酸性土壤缓冲性能时,T12处理(石灰,β=1.16 cmol·kg-1·p H-1,K=89.09%)的土壤抗酸性能明显改善,而碱性物料配合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酸碱缓冲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T43(白云石粉+稻壳灰,β=1.33 cmol·kg-1·pH-1,K=78.09%)>T22(石灰+有机肥,β=1.27 cmol·kg-1·pH-1  相似文献   
115.
为高效精准防治柑橘溃疡病,本研究对不同成熟度柑橘叶片接种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rri后的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溃疡病菌侵染叶片的过程,并对不同浓度、不同施用方法下噻森铜的室内防治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对施用噻森铜后土壤、叶片和果实中的残留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溃疡...  相似文献   
11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成立不足50年的年轻大学,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的办学精神,现已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表明,其创新变革的实践路径主要有:构建自主的治理结构,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接国际一流的评聘标准;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跨学科研究。南洋理工大学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有: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师资建设水平;加强跨学科教育,培育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17.
采集湖南省6个柑橘产区的呈现典型溃疡病症状的柑橘叶片、枝条或果实样品26份,分离溃疡病菌株,采用柑橘溃疡病特异性引物鉴定、细菌保守的16S rDNA序列分析及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分析(Rep–PCR)方法,分析具有地域代表性的12个菌株间基因组多态性。结果显示,12个菌株在BOX–PCR和ERIC–PCR中扩增出相同数量的多态性条带,无法通过Rep–PCR对菌株进行区分;串联重复位点多态性分析表明,CCB–2、CCB–3和CCB–10 这3个菌株在GT1位点上出现片段大小多态性;通过活体注射接种方式,将12个溃疡病菌株接种至冰糖橙叶片,结果CCB–2和CCB–4菌株表现出较稳定致病力,综合病情指数达到75%以上,表明CCB–2相比其他11个菌株可能在基因组序列水平存在多态性,且影响菌株的致病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淹渍胁迫后枳砧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植株的形态特征变化及其生理响应机制,以枳砧‘市文’温州蜜柑成年树为试材,进行盆栽土壤淹水胁迫处理,将植株根部分别淹渍处理2、5、10、15、20 d,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观察其形态学及根系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化,并测定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片和根系的渗透调节物质、无氧呼吸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树体矿质营养元素等指标。结果显示:淹渍5 d时,根系开始出现异味且韧皮部细胞饱满膨胀;淹渍10 d时,新老叶片已呈现不同程度的黄化,根系开始腐烂、变色,淹渍20 d左右,树体干枯死亡。与对照相比,淹渍胁迫处理早期(5 d内),根系乙醇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随着淹渍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丙二醛含量仅在淹渍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相同处理条件下,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随淹渍时长持续下降,淹渍处理10 d时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自淹渍处理10~20 d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淹渍胁迫5 d和20 d时,茎和叶片多数矿质营养积累未发生变化,根系中的P、K、Ca、Mg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结果表明,枳砧温州蜜柑不同组织对淹渍胁迫后的生理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根系乙醇脱氢酶对淹渍胁迫的响应敏感;长期淹渍胁迫影响植株的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使叶片和根系出现明显可见的胁迫症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