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2018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疫情,每天死亡100余头仔猪。70~80日龄仔猪临床表现为发热、喘气、关节肿大,30~40日龄发病仔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为确诊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分析病例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判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且疑似存在猪链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混合感染。鉴于猪群存在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定期监测猪群疫病的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程序,防止疫病暴发。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氨基酸浓度对鲁农2号配套系断奶仔猪氮平衡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17.35±0.73)kg的健康鲁农2号配套系阉公猪6头。保持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苏氨酸比一致(100:59),设1.10%Dig-Lys+0.65%Dig-Thr,1.00%Dig-Lys+0.59%Dig-Thr,0.90%Dig-Lys+0.53%Dig-Thr3个水平处理组,3×3拉丁方设计进行消化试验。试验采取全收粪法收集粪样、尿样,并测定含氮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血浆总蛋白含量。结果显示3种水平日粮的氮存留率之间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利用PCR扩增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gB基因核心抗原区和闵A株gE基因核心抗原区,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gB和pET-32a-gE,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pET32a-gB蛋白分子量约为44 kDa,pET3...  相似文献   
44.
试验选用体重(12.6±0.7)kg的健康莱芜猪、鲁莱和大约克夏仔猪各12头,每个品种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头。试验组腹膜注射200μg/kg体重的脂多糖(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后采血,测定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皮质醇和生长激素(GH)含量。结果表明:用LPS刺激后2、4h和7h每个品种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IL-1β和皮质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GH含量均降低,且LPS刺激后2h的GH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个品种猪相比,莱芜猪在LPS刺激后2h时IL-1β、皮质醇的升高幅度和GH降低幅度均最小,与大约克夏猪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显示,用LPS进行免疫应激,不同品种猪抗应激能力不同,莱芜猪相对于引进品种、地方品种有较强的抗免疫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45.
为了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猪圆环毒病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衣壳蛋白,本研究设计合成引物从临床病料中扩增获得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山东株衣壳蛋白基因缺失核定位区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该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供体载体pFastBac-1上,然后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 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杆粒,将该杆粒转染到sf9昆虫细胞中,观察重组杆状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并采用PCR、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衣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猪圆环病毒山东株属于PCV2d亚型,与我国目前使用的商品化疫苗株(PCV2a及PCV2b亚型)在160~180 aa抗原位点有差异.成功构建了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 l-PCV2d-Cap和重组穿梭杆粒Bacmid-PCV2d-Cap,获得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约24 kD的PCV2d-Cap,该蛋白可以与猪圆环病毒阳性血清及His标签抗体发生反应,证明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是我国首次采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PCV2d亚型衣壳蛋白,为制备PCV2d亚单位疫苗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防范PCV2d亚型流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2 0头杜长大新生仔猪分为 4组 ,其中 3个组出生后隔离并分别人工哺喂葡萄糖盐水 (GS组 ,n =4 ) ,牛初乳 (BC组 ,n =6 ) ,牛乳 (BM组 ,n =6 ) ,4 8小时后回圈哺乳 ;一个组为自然哺乳组 (PC组 ,n=4 )。用ELISA测定血清中牛IgG的浓度 ,牛IgG在BC和BM组向仔猪血液中的转移分别在 2 4h和 16h左右达到峰值 ,为 18± 3.5mg ml和 8.9± 2 .3mg ml,以后逐渐下降 ,在 4 8h后回圈自然哺乳的情况下 ,第 7d两组试验仔猪血液中仍有 4mg ml左右牛IgG的残留 ,PC和GS组未检测出牛IgG免疫反应物。同时观察到PC和BC组的仔猪腹泻率低于BM和GS组  相似文献   
47.
早在1917年,人们就对噬菌体用于治疗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初步证实噬菌体可作为细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因子[1].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方面表现出快捷、高效、简便的优势,从而使噬菌体治疗不再受到重视,有关噬菌体治疗方而的研究基本陷于停滞状态.目前,抗生素的使用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即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抗生素在细菌病治疗方面越来越无能为力,于是噬菌体治疗重新受到了人类的关注.  相似文献   
48.
旨在对猪细小病毒1型(PPV1)突变株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对采自山东不同地区养猪场的67份流产胎儿组织样品进行PPV的分离和培养,经电镜观察和IFA试验进行鉴定,通过Overlap PCR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SnapGene V4进行序列拼接和比对,利用DNAMAN V6对基因组末端5′UTR和3′UTR二级结构进行展示和比较,应用MEGA V7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最后利用多步生长曲线绘制对分离株在易感细胞内的增殖能力进行比较。共分离得到3株病毒,均鉴定为PPV1型毒株,分别命名为SDPV1、SDPV2和SDPV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N924737、ON924738和ON924739;3个分离株全基因序列长度基本一致,其中5′-UTR序列高度保守,呈Y型结构;而3′-UTR呈U型结构,个别碱基有所差异;VP2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分别为T20A、R82K、Q226E、D366N和K407N,为国内毒株首次发现。生长曲线显示,突变株生长趋势相对较快,与PPV-QN株相比,最高滴度相差10倍。报道了包含新型变异位点的PPV毒株的基因组特征。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辅酶Q10对杜洛克公猪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6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冷冻液)、阴性对照组(基础冷冻液+0.1%氯仿)和试验组(分别在基础冷冻液中添加50、150、250、350μg/mL的辅酶Q10),检测冷冻-解冻后精子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MI)、顶体完整率(AI)、线粒体膜电位(MA)、DNA完整率、ROS水平、MDA和ATP含量以及SOD、CAT、GSH-Px活性,并且对精子冷冻-解冻后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以及测定各凋亡因子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150μg/mL辅酶Q10试验组运动参数、SOD、CAT、GSH-Px活性、ATP、ROS含量、MI、AI、DFI以及线粒体膜电位较空白对照组提高(P<0.01),而MDA含量降低(P<0.05);Bcl-2基因在添加50μg/mL和150μg/mL辅酶Q10组中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降低(P<0.05);扫描电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