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CORBA在动态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往的网络管理方法存在着系统管理员权力过大,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将 CORBA 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通过网络提供分布式应用,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使用 CORBA 的构件实现方法设计和实现了动态用户权限管理构件。同时通过网络提供分布式应用,实现 CORBA 和CMIP/SNMP/各种私有协议的跨域管理及对非 CORBA 域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应用表明,CORBA 对象的调用完全隐藏了它的实现细节,最大限度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热休克蛋白Hsp70在小鼠体外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情况以及Hsp70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机理,本试验采集8~12周龄SPF小白鼠的卵巢,在体式显微镜下采集卵母细胞并培养成熟,用0.1%透明质酸酶消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后,放入SrCl2+CB液中进行5 h(37℃)的孤雌激活,然后移入G1培养液进行培养。取培养至2细胞期、4~8细胞期、9~16细胞期、桑椹期和囊胚期的小鼠胚胎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p70在各个时期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在各个时期小鼠胚胎的表达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sp70在小鼠体外早期胚胎的2细胞期、4~8细胞期、9~16细胞期、桑椹期、囊胚期都有表达,但在2细胞期胚胎和4~8细胞期胚胎的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在9~16细胞期胚胎、桑椹期胚胎和囊胚期胚胎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sp70定位于各个时期胚胎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但9~16细胞期以后Hsp70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综上所述,Hsp70对小鼠体外早期胚胎的发育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这为进一步明确热休克蛋白Hsp70在胚胎抗热应激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基于1982—1999年GIMMS NDVI3g.v1数据、2000—2020年MOD13Q1数据,以及相关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及Hurst指数等方法,探讨1982—2020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状况呈现持续向好趋势,每10 a的增速为1.3%,以2005年为拐点,2005年以前植被长势缓慢,之后长势迅猛。2)毛乌素沙地NDVI均值介于0.10~0.41之间,空间分布呈“西低东高”的特征,沙地植被变化以增加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4.07%,其中显著增加占57.43%,极显著增加占30.14%;植被的空间变化稳定性地区差异明显,高波动变化区域占比最大,为35.95%,带状分布于沙地东南部边缘植被生长旺盛区域。3)4,6,8月,毛乌素沙地NDVI与气温正向相关系数较高;6—9月,NDVI与降水正相关性较强,降水对沙地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植被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4)毛乌素沙地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改善和持续退...  相似文献   
14.
15.
以甘肃省临泽县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在该县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上,划分土地评价单元,运用特尔菲法对预选评价指标集进行筛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通过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确立土地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划分临泽县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确定划分区域的土地用途,建立临泽县土地利用适宜生态发展的模式,以期为该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p38MAPK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差异性,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成年健康母牦牛(各2头)主要生殖器官样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38MAPK蛋白的表达部位;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其基因和蛋白进行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牦牛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均呈阳性表达;2)qRT-PCR结果表明,p38MAPK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3)Western-blot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1);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1);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结果表明,p38MAPK在母牦牛同一生殖器官的不同繁殖阶段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其可能参与了牦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发挥以及胚胎着床和发育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饲养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对福州地区樟青凤蝶(Graphium sarpedon Linnaeue)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樟青凤蝶在福州地区的寄主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分布广泛;主要以幼虫为害香樟、肉桂等树木的嫩叶及新梢,影响新叶萌发,降低其观赏效果。该虫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以蛹越冬,非越冬代平均历期60.5 d,越冬代平均历期136.5 d。卵期约5 d,常单卵产于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嫩叶;幼虫共5龄,历期26~30 d,食量随着龄级增加而增大;多于香樟叶背结蛹,蛹期约16 d,越冬蛹约92 d;成虫历期8~11 d,羽化率为87.5%。依据该虫在福州的危害情况编制其生活史表,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此外,饲养过程中还发现约8%的幼虫疑似感染病原而死亡,同时发现天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寄生樟青凤蝶,自然寄生率约为3%,对自然种群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柳杉及柳杉毛虫的分布调查表明,柳杉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宁德、福州4个地区的多个县(市),龙岩、漳州少数的县(市)呈零星分布,分布海拔介于44~1 203 m之间;柳杉毛虫也主要分布上述4个地区,海拔介于146~1 181 m之间,龙岩、漳州未见分布,具有向低海拔适宜寄主迁移并为害的风险。柳杉毛虫1年1代,高海拔地区以卵越冬,低海拔地区以卵或低龄幼虫越冬。卵期一般9月—翌年3月,较耐寒,受精卵孵化率为62%~76%,未受精卵不能孵化;幼虫期介于3月上旬—8月上旬,低龄幼虫食量小、危害较轻,高龄幼虫食量大、危害尤为严重;蛹期为7月上旬—11月中旬;成虫期8月下旬—11月下旬,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产卵期持续6.7 d,平均产卵242粒;雌虫平均寿命12.8 d,雄虫平均寿命10.3 d;雌雄性比为1∶1.22。  相似文献   
19.
国土绿化行动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的重要任务。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绿化注入新生力量。研究无人机在国土绿化行动中的应用,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立数字正射影像(DOM),能够精确识别造林空间、科学控制造林密度、严格落实造林监理;同时,通过无人机空中巡护技术,能够精准防控灾害风险、大幅提升监管水平、有效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以期为进一步推广无人机技术在国土绿化行动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为构建国土绿化发展格局助力。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牦牛卵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牦牛发情季节从屠宰场采集卵巢收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和传代培养。结果显示:牦牛卵丘细胞原代培养改良后,第二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后,经过2d的潜伏期,第3天细胞开始迅速生长,进入对数生长期,到第7天细胞开始发生接触抑制,进入生长缓慢的平台期;细胞可传至15代以上不老化,可用于建立牦牛卵丘细胞株。而常规方法培养的牦牛卵丘细胞传至第7~8代就开始老化,表明建立的牦牛卵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可行、有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