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1篇
综合类   14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粗酶制剂强化大麦日粮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家禽养殖的饲料原料中,大麦是位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重要谷物。据FAO统计,大麦产量在1992—1994年均达16000万吨以上,与80年代比呈增长趋势。与小麦、玉米和水稻比较,大麦价格低廉,然而由于对家禽的代谢能较低,饲用价值也低于玉米、小麦等,因而限制子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提高大麦在家禽生产中的效益,改善其饲喂价值,自50年代末起就一直是一些大麦生产国的重要研究课题。添加酶制剂改善大麦饲喂品质在60一70年代曾被许多学者认可。近年来,由于对大麦的特性和组分较前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及酶制剂工业的发展,北美尤其是加拿大的大麦主要生产区的学者,再度对选用针对性酶制剂来摧毁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以改善其饲喂价值发生兴趣,并就酶制剂改善大麦对禽类饲喂价值的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研究的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环境、基因型和气候条件的大麦及家禽日龄不同对酶制剂的反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2.
断奶仔猪(雌雄均去势)6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添加5mg/kg日粮的伊普异黄酮,试验期持续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增重提高26.3%(P<0.01),饲料利用率提高33.95%,其中雄性去势仔猪增重比雌性提高显著。血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含量雌、雄分别提高24.72%和44.76%,平均提高33.93%;睾酮含量雌、雄分别提高40.38%和40.98%,平均提高40.68%。血钙含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4.60%,其中雌、雄分别高9.76%和19.44%。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伊普异黄酮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睾酮、IGF-I和血钙水平,从而促进去势仔猪增重,而对雄性的作用比雌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3.
自从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以来,畜牧业中新生的花朵——耕牛役乳繁综合利用,继续在成长发展。随着公社中动力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迅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奶的需要已愈来愈多,因而耕牛综  相似文献   
104.
18只7日龄的杂交雏鹅,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饲以大麦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1%的Biokyowa酶制剂.测定21日龄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的IGF-I含量.添加粗酶制剂后,肝脏和肌肉中的 IGF-Ⅰ分别较对照高18.23% (P<0.01) 和22.79%(P<0.01),而血浆中IGF-I水平却较对照低9.04%(P<0.05).结果提示:酶制剂能促使肝脏合成IGF-I,血液中与IGFBP结合的IGF-I大量释放,从而显著提高肌肉中的IGF-I水平,加速了肌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世界上原子能在农业上的和平利用,有着飞速的进展,但是在畜牧兽医科学上,还显得比较落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虽尚处在萌芽状态,不过已开始表现其巨大的生命力,随着各方面的大跃进,必定  相似文献   
106.
苯二氮卓化合物 (F89)对动物的摄食、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 ,2 ] ;半胱胺(CS87)可以耗竭内源性生长抑素 (SS)而使生长激素 (GH)、甲状腺激素 (T3、T4)、胰岛素 (Ins)水平相应地升高 ,促进动物生长[3,4]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Cimaterol (CIM)作为一种营养分配剂可以显著改善动物胴体质量 ,提高瘦肉率[5] 。本实验通过对生长期大鼠阶段性相继饲喂F89和CS87来促进大鼠的生长 ,用CIM对生长育肥期大鼠胴体改良 ,以达到长期促进生产的效果 ,并对有关机制作进一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 1 实…  相似文献   
107.
大豆黄酮对雏公鸡生产性能和机体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选择48只7日龄雏公鸡随机分为2组,即基础日粮组、添加5mg/kg大豆黄酮组。结果表明,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21日龄雏公鸡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使雏鸡的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增加,T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8.
在16只杂交(川白×太湖)成年鹅上安装长久性胰—十二指肠返流式瘘管,于自然状态下,收集纯净的胰液并分析其中酶的活性.鹅在试验期夜间(20:00至翌日8:00)禁食,自由饮水,连续收集其胰液.结果表明:鹅的胰液呈不规则连续性分泌,白天速率为(93.59±15.57)μL·h-1,夜间为(42.93±4.50)μL·h-1,平均68.15μL·h-1;分泌量白天占68.55%,夜间占31.45%.夜间胰液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较白天低44.46%(P<0.05)、22.48%(P<0.05)和11.67%(P>0.05);同样,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夜间的总活性也显著低于白天,分别低33.74%(P<0.01)、43.69%(P<0.01)和59.44%(P<0.01).表明鹅胰液的分泌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白天机体受到多种的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消化活动相对较强,因此其分泌和消化酶的产生量均较大.  相似文献   
109.
米糠日粮添加酶制剂对雏鹅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6只7日龄雏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两组,饲以米糠(占30%)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0.2%的酶制剂。实验期为7-21日龄,21日龄时捕杀,称取消化腺和消化道重量并测定小肠食糜上清液的粘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雏鹅胰腺的相对重量较对照组分别轻27.14%(P<0.01)和11.78%(P<0.05),胃(肌胃+腺胃)较对照组低16.06%(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较对照组低11.90%(P<0.05)、11.48%(P<0.05)和11.52%(P<0.05),盲肠相对重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食糜上清液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酶制剂通过降解大麦日粮中的木聚糖等抗营养因子,降低食糜的粘度,从而影响雏鹅消化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0.
用4头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双筒T形瘘管的黑白花公犊,研究颗粒精料对复胃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粉状精料期(Ⅰ期)和颗粒精料期(Ⅱ期)。两期精料成分和量完全相同。粗料为青草,计量自由采食。试验结果表明:Ⅱ期与Ⅰ期相比,平均每kg体重青草采食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分别提高了42.97%(P<0.01)和57.35%(P<0.01);复胃纤维素、干物质和有机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94%(P<0.01),13.03%(P<0.01)和10.61%(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乙酸(C_2)百分比升高(P<0.01),丙酸(C_3)和戊酸(C_5)百分比降低(P<0.01),C_2/C_3升高(P<0.01),丁酸(C_4)变化不明显(P>0.05)。两期氨氮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瘤胃液平均pH由6.46升到6.67(P<0.01)。Ⅱ期十二指肠食糜流量增加了18.20%(P<0.01);食糜总蛋白、总徽生物蛋白、过瘤胃蛋白和非氨氮量分别提高了26.02%(P<0.01),38.28%(P<0.05),30.63%(P<0.01)和24.66(P<0.01).结果表明颗粒精料能促进犊牛粗饲料采食量,提高复胃纤维素消化率,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减少饲料蛋白在瘤胃的分解,增大进入十二指肠食糜量和非氨氮,从而提高了饲料蛋白和纤维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