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综述了草坪草对重金属胁迫响应的研究现状,包括草坪草生长、生理生化、吸收积累重金属能力的变化以及草坪草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并根据当前研究成果,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2.
茉莉酸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茉莉酸类物质(JAs)是一类新确认的植物内源生长物质。本文从它的合成途径,对植物生长发育、抗旱、抗盐及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介绍了JAs与气孔运动、植物代谢及其它激素ABA,SA,乙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铅是环境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危害性较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容易受到铅的毒害.以铅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铅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铅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发没有影响.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低,幼苗长度减小,严重时幼苗变褐、死亡.铅对蜀葵、二月蓝萌发后幼苗形态建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是禾本科早熟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地区应用最广泛的冷季型草坪草.近年来,由于土壤的盐化问题日益严重,培育耐盐的草地早熟禾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来源于已经存在的细胞变异和培养过程中诱导的变异[1].变异的诱导与选择为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苹果砧木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用于扩增,共获得19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6条,多态性率为88.4%。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组合在12个砧木中扩增出特征带,且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砧木鉴别开,表明AFLP技术用于苹果砧木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对供试砧木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中国优良苹果砧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国际上确认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一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是中国唯一建立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特殊的、罕见的、不可替代的,也是濒危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早在1959年就开始建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418 km2),并于1993年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之后,2 0世纪9 0年代初,国家环保总局也在其境内建立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 km2),同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20世纪70年代初,也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研究,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开展了“中老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滇南热带雨林保护与乡村持续发展综合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的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然而,随着本地区人口的增长、森林的破碎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的日益加剧,跨边界保护的巨大困难性等,这些问题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及其所蕴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带来直接威胁。因此加强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势在必行,作者认为应控制经济林比重,提高森林生态效能,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跨边界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同时应尊重和运用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57.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Pinnacle’为材料,用TTC染色法和花粉管体外萌发法测定花粉在4种贮藏条件下(4℃常态、4℃干燥、-20℃常态和-20℃干燥)的活力变化;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开花前和开花后不同时段的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花粉不耐贮藏,相比较而言,4℃干燥有利于其保存,7 d后花粉活力可维持在5%左右;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前1 d至开花后5 h较强,该时间内授粉有利于受精作用,可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白腐真菌联合修复是一种更高效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策略,但目前尚不清楚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后者与根际PAHs降解菌的生长和PAHs的生物降解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开展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际土壤代谢组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温室中设置了 PAHs污...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新歌莱德、午夜、纳苏3个品种的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浸泡、研磨和接种方式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愈时间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其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浸泡48h处理有利于种子愈伤组织诱导,随着浸泡时间延长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逐渐下降,且3个品种的出愈时间均推迟;在浸泡48h处理下,无论采取机械接种或随机接种方式接种,研磨处理与未经研磨处理所得到的3个品种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无明显差异;在种子浸泡48h,未经研磨处理条件下,分别采用随机接种与机械接种方式所得到的3个品种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此外,研究表明在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较好的浓度是2mg·L-1,培养2周未见有褐化现象,而随柠檬酸浓度升高褐化率逐渐增加,且对照的褐化率达到25%~37.5%。经试验观察发现2 mg·L-1柠檬酸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再生无明显影响,新歌莱德、午夜、纳苏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为75%、50%、70%,生根率分别为85%、70%、80%。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影响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解决了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完善了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为利用愈伤组织再生体系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0.
重金属Cd2+对结缕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培法研究了重金属Cd2+胁迫对结缕草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分配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下,除胞间CO2浓度(Ci)外,结缕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较对照降低,差异显著;最小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光下最大荧光(Fm′)、光下最小荧光(F0′)、稳态荧光(Fs)、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20d时处理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对照显著升高;在光能分配方面,除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激发能C值无显著性变化,Cd2+胁迫显著降低了结缕草叶片PSⅡ光化学反应消耗的光能A值,显著提高了通过天线热耗散消耗的光能B值;尽管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但30 d的Cd2+胁迫仍使二者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