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3篇
  20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前生猪养殖业人工授精主要使用的是鲜精,冻精使用比例仅占1%左右。猪精液的低温保存研究早在18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研究初期复苏精子的活力仅达到30%,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20世纪初冷冻后复苏猪精子活力可达到60%,但仍然达不到生产要求,无法应用于商品猪养殖。  相似文献   
422.
稗草是水稻田的恶性杂草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为明确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稗草和水稻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竞争关系变化,以吉粳88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式CO2浓度富集系统(FACE系统)开展模拟试验。试验设置2个CO2浓度,分别为自然大气CO2浓度(400µmol·mol−1)和高CO2浓度(550µmol·mol−1),高CO2浓度环境应用FACE系统进行调控;每种CO2浓度处理中设2种种植方式,分别为清种水稻和水稻与稗草混种,稗草与水稻种植密度比为1:5,在水稻各生育期测定相应的光合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水稻每穴穗数显著增加,结实率也有所提高,最终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稗草与水稻混种使水稻结实率显著降低,水稻千粒重显著增加,最终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CO2浓度升高和稗草互作使水稻千粒重显著提高,但对产量影响并不显著。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干物质量显著提高,稗草使水稻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而CO2浓度升高和稗草互作对水稻干物质影响不显著。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SPAD值显著升高,使水稻剑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稗草显著降低了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SPAD值;CO2浓度和稗草互作使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先降低后升高。水稻抽穗后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稗草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3.
日本落叶松树干端直,树冠优美,耐寒性强,是落叶松中良好的园林绿化点缀树种,木材坚硬耐用,在园林配置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将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2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RRR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猪群的影响主要是降低分娩率,减少产仔数和窝均断奶仔猪数,以及仔猪、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问题。我国的RRRSV以北美型为主,临床上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以及仔猪的呼吸困难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病理学上以局灶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2006年之后,该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对我国养猪业影响很大。RRRSV容易变异、毒株多样、感染时间、防控难度大。猪感染PRRS后会造成免疫抑制,易出现各种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这增加了防控难度。本文阐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相关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25.
通过对原生境和迁地保护的疏花水柏枝植株进行生理生化检测,判断不同生态环境下疏花水柏枝生态进化响应。结果表明:疏花水柏枝迁地保护居群植株的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原生居群的含量低、活性弱,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量、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比原生境居群的高。由此可见,疏花水柏枝原生境居群的抗逆性、抗病性更强。迁地保护居群通过生理生化调节,加强自身代谢,增加木质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防御机能和适应胁迫的能力来响应环境变化,并产生了耐高温的生态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