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7篇
  5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及其区域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不仅保护产地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而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与推广,该文针对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的区域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根据技术流程进行秸秆收储运和饲料化转化技术分类,进而总结出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的多种模式;然后,根据评价原则进行指标筛选,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以沈阳市于洪区为例,进行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的区域适用性评价研究,找出适宜当地青绿玉米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和适宜当地水稻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并结合未来畜牧业发展规划,对现有模式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2.
集约化养殖场奶牛粪集中产出量大,资源化利用前贮存过程因局部厌氧易产生氨气和温室气体等,造成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采用具有选择渗透性的功能膜作为覆盖材料同时耦合微好氧环境,对比分析未覆膜大气环境下贮存物料特性动态变化,探索微好氧耦合功能膜技术对奶牛粪稳定贮存和气体减排的可行性。以奶牛粪为原料,在智能型膜覆盖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中进行为期30 d的贮存试验。试验设置覆膜组和对照组,采用反馈调节模式使反应器内氧气体积分数处于4%~6%的微好氧状态,监测分析贮存过程堆体理化、生物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和主要气体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好氧耦合功能膜技术更有利于奶牛粪的稳定贮存,且与对照组相比,贮存过程排放至环境中的氨气量减少14.4%,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58%,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3.
为实时获取规模化好氧堆肥过程关键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优化堆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集成度高、便携性好的适用于规模化好氧堆肥过程的温度和氧体积分数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温度数据获取模块、氧体积分数数据获取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显/存模块。并系统开展了实验室和实际规模化好氧堆肥性能试验和分析研究。其中,温度监测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2%,响应时间均小于45 s;氧体积分数监测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96%,响应时间均小于30 s。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精确性、稳定性和响应速率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性能,可满足规模化好氧堆肥过程温度和氧体积分数空间数据实时监测以及科研需求。  相似文献   
194.
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基质降解与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开展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试验,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和甲烷(CH_4)、氨气(NH_3)及氧化亚氮(N_2O)等排放气体的多元动态表征,并开展主要排放气体与堆体氧浓度和温度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物料配比、适度供氧的联合好氧堆肥可更有效地实现鸡粪沼渣安全、优质资源化利用。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动态对应关系,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主要集中在反应中后期。堆肥过程中CH_4与堆体氧浓度和温度均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NH_3和N_2O与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可通过控制堆体氧浓度和温度调控气体排放。综上,基于多元参数表征、相关性分析可为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5.
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不同种属肉骨粉鉴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可靠来源的肉骨粉样品(猪源、禽源、反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方法制备骨颗粒试样,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图像系统获取其显微图像。通过系列图像处理提取骨颗粒表面代表性腔隙的显微组织特性数据,计算所得腔隙的面积、周长、长短轴长度及比率。研究发现,猪、鸡、牛、羊肉骨粉骨颗粒腔隙的面积、周长和长短轴长度数据均为正态分布,且不同种属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LS-DA结果显示,基于骨颗粒腔隙的面积、周长特性数据可以鉴别哺乳动物源与鸡源肉骨粉,而基于长短轴长度数据的不同种属肉骨粉识别率均较低。独立验证集结果表明:基于面积、周长及其组合特性数据可以有效进行鸡源和哺乳动物源肉骨粉的鉴别分析,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均达0.93。其中基于面积和周长组合特性数据的鉴别分析结果优于基于单一特性数据的结果。而基于骨颗粒显微图像处理,很难进一步对不同哺乳动物(反刍动物和猪)源性肉骨粉进行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96.
针对还田利用中粪水成分现场获取困难的问题,该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定标模型云共享的奶牛粪水微型近红外(Near-Infrared,NIR)现场速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验证。该系统主要包括微型近红外光谱传感器、云服务器、Android客户端。微型近红外传感器采集被测样品光谱数据,通过蓝牙协议将数据传输给Android客户端,再通过移动网络将光谱数据传送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利用部署在云端的定标模型对接收到光谱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定量预测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回送Android客户端,可以实现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钾(Total Potassium,TK)、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4+-N)、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NO3--N)、酰胺态氮(Amide Nitrogen,CONH2-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有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pH值共10种粪水成分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对粪水TN、TP、TK、NH4+-N、NO3--N、CONH2-N、AP、AK、OM、pH值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约为9.251%、4.261%、8.238%、8.906%、17.825%、15.123%、9.829%、5.507%、10.558%、2.969%。微型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标模型云共享能够实现粪水中多种成分的现场速测,完成了定量模型的资源共享,且因微型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的便携性、Android客户端的操作简便性、定标模型云共享的低成本和无需用户具备专业知识要求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7.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分别设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共同处理组及对照组进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氮态氮与总氮质量比(m(VBN)/m(TN))和丁酸与总酸摩尔比分别下降28%和100%,ADF质量分数下降20%,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乳酸菌的添加虽然使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和质地明显改善,但也使NDF,ADF含量明显提高,氢态氮与总氮质量比也明显上升,这说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品质明显下降。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的共同作用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8%,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降低33%,丁酸质量分数降低82%,同时使NDF,ADF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0%和7%,说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