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蚕桑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蚕桑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将会给蚕农带来极其重大的经济损失。能否有效预防和应对蚕桑突发公共事件,事关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2.
<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日新月异,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发展迅猛,特种种植也和特种养殖业收入不断攀升。实践证明,走生态、复合型经营的套种、套养路子,通过桑园套种特色蔬菜、蚕  相似文献   
93.
实行规模化养蚕以后,户有桑园面积较多.如何利用从当年的11月份到翌年的4月份这6个月的桑园"冬闲期",继续发挥桑园的套种效益,实践证明,推广桑园套种榨菜,一般每667 m2套种收入可在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4.
桑瘿蚊是一种以幼虫寄生于桑树顶芽吸食汁液为害桑树的微体害虫.该虫体形小,发生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一旦发生,来势凶猛,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易暴发成灾,属于夏秋季桑园主要害虫中危险性最大的虫种,桑树受害后多以顶芽萎凋,变黑掉落,枝条提前封顶致使腋芽萌发,侧枝丛生,条短叶黄,夏秋叶减产28%~50%;再因桑树枝条封顶,叶质硬化变劣,还影响秋蚕张种产茧量;此外,因侧枝多,叶形小,剪采桑叶用工量增加一倍多.这几年,笔者通过定点系统调查,田间观察记载等方法,基本摸清了桑瘿蚊在本地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现将调查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5.
杨增群 《广西蚕业》2004,41(4):45-46
桑树病虫害是桑叶减产、叶质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桑树病虫害年年防,期期治,但由于自然气候影响,桑树虫害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所增加,其中桑园农药使用不规范是防治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东台市富东镇有桑园1000 hm2,从2003年以来,该镇逐年对约270 hm2的低产桑园进行了抱根嫁接更新.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1精选穗条 3月上旬,将生长旺盛、丰产、抗逆性强,叶质好,发芽早,硬化迟的育71-1品种桑留作采穗母树,选取一年生冬芽饱满,充实完整,无侧枝,无冻害,无病虫害,以及粗细适当的枝条作为嫁接穗条.  相似文献   
97.
为了确保蚕作安全,这几年的养蚕布局一般都作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中秋蚕的发种时间适当推迟,它有效地避开了农田用药高峰期。但随之而来的是,夏伐后时隔3个月才饲养一秋蚕,10月的上中旬才到了二秋蚕的用叶高峰期,象密植高产桑园,郁闭程度偏高,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蚕桑技术服务部门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一条提高秋季桑叶产量和质量的新途径,这就是隔行采叶或隔畦采叶。  相似文献   
98.
随着蚕桑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东台市富东镇的桑园面积已发展到20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4%,6600多户蚕农中,3亩桑园以上的接近6000户,5亩桑园以上的187户,8亩桑园以上的36户,这些养蚕规模户脑子活,决策快,技术精,管理细,不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还显示出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99.
如何确保蚕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作安全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蚕桑主产区每年都有5%以上的蚕中毒损失,笔以为,农药中毒不仅造成蚕农减产、减收,还直接影响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而且成为制约新蚕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至于如何确保蚕作安全,生产上应抓住这样六点:  相似文献   
100.
这几年,夏秋蚕的产量一直不稳,究其原因,主要是养蚕户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血液型脓病。蚕农反映,脓病多了,张产低了,收入少了,夏秋蚕越来越难养了,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现将夏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预防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