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1.
菊粉体外培养猪鲜粪对其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宪红  张名涛 《畜牧兽医学报》2007,38(12):1401-1404
通过体外培养法探讨菊粉对猪鲜粪培养物pH和其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设计0、1、2、4、6和8g/L6个菊粉水平分别进行体外厌氧培养生长猪鲜粪,24h后测定培养基pH、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总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菊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培养物pH和大肠杆菌数直线下降(P〈O.001),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总细菌数则直线上升(P〈0.01或P=0.059)。提示菊粉可促进猪鲜粪培养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的滋长,从而使总细菌数增加,pH下降,并具有剂量应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任洪涛  顾宪红  彭健 《中国家禽》2007,29(2):36-37,39
1早期热习服据发表在2001年《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第51卷第2期上的热生理学术语表中的定义,习服(Acclimation)指动物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够缓解实验条件下某种气候因素所引起的生理紧张状态的反应。而热习服主要针对温度而言,Horowitz等(2002)[1]研究认为热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2个试验,研究了高温条件下不同湿度对肉仔鸡耗鸡料量、耗水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用4-5周龄肉鸡216只,温度控制为32℃;试验2用6-7周龄肉仔鸡180只,温度控制为30℃。试验1和2均设30%、60%、90%三个湿度组,每组设6个重复,试验期均为2周。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90%相对温度组鸡单位体重耗水量同于30%相对湿度组;随着鸡周龄从4-5周龄增至6-7周龄,高温地本重耗料量、单  相似文献   
14.
断奶仔猪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断奶后仔猪随意采食量低下,生长速率减缓使养猪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断奶后仔猪肠绒毛萎缩,腺窝增生,这些消化道形态和功能的显著变化被认为是引起消化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最后造成断奶后生长受阻的根本原因。断奶引起仔猪消化功能下降最终导致生长受阻的报道很多,但确切原因还不清楚。本文就断奶引起仔猪消化道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论述,供深入研究参考。1断奶后小肠结构和功能1.1绒毛高度和腺窝深度断奶后绒毛萎缩,可由绒毛顶部细胞脱落增加或细胞更新速度减缓引起。断奶可导致绒毛细胞脱落增多而使绒毛变短,…  相似文献   
15.
16.
畜产公害与生态营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畜牧生产与畜产公害近十多年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畜牧业中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动物性食品.但现代生物科技在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同时,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饲养密度加大和饲养规模成倍增长,其结果必然导致畜牧场粪污对周围大气、土壤和水源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城郊和工矿区更为突出,表现为农牧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遭到严重破坏:一方面,养殖集中,大量粪便污水难以就地消纳,堆弃积累,粪污中未被消化吸收利用的有机质、微量矿物元素以及药物添加剂等变成有害物质污染表土层和地下水,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引发“畜产公害”;另一方面,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动物粪污相对使用量越来越少,造成耕地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和团粒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制约农作物增产潜力.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紫苏籽提取物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生殖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体重、产蛋率基本一致的48周龄海兰褐蛋鸡48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2%、0.03%的紫苏籽提取物,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1%、0.02%、0.03%紫苏籽提取物均能降低料蛋比,但差异不显著(P0.05),4组间日均采食量、破软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和日均产蛋量(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1%、0.02%、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孕酮(第15天)和雌二醇(第15和30天)的含量(P0.01),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睾酮含量(P0.01);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1%、0.02%、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1),添加0.02%、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P0.01),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含量(P0.01)。由此可知,饲粮中紫苏籽提取物添加水平为0.03%时,能极显著提高蛋鸡产蛋高峰后期产蛋率、日均产蛋量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肌肉因子IL-15(interleukin 15)对猪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15在动物肌肉品质调控和骨骼肌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构建IL-1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492-IL-15,体外无菌分离培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行成肌细胞验证。将成肌细胞转染IL-15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试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转染阴性对照病毒组(IL-15-)和转染GV-492-IL-15(IL-15+)慢病毒试验组(n=3)。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分析培养液中IL-15含量,采用CCK-8试剂盒分析成肌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经鉴定后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经Western Blot检测,可以观察到20 kD附近处有特征条带;(2)分离培养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呈梭形或纺锤形,诱导后可分化为呈管状的成肌细胞。将分化后的成肌细胞,进行α-SMA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视野中90%的细胞呈阳性反应,胞浆染成红色,表明细胞为骨骼肌成肌细胞。(3)转染GV-492-IL-15慢病毒后,与对照细胞组相比,成肌细胞内IL-1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01),但培养液中IL-15蛋白水平变化不大(P>0.05)。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IL-15可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GV-492-IL-15慢病毒的细胞早期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慢病毒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转染IL-15过表达慢病毒可使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IL-15是定位在细胞内并发挥作用的,IL-15过表达对猪骨骼肌成肌细胞早期凋亡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抑制其晚期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这一研究将为IL-15正向调控猪骨骼肌肌肉品质和治疗相关肌肉疾病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商品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表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内在联系。在具有秋季典型气温时间(2012年8月20日),选取120头商品猪,猪只运输时间约为2h,运输到屠宰场后休息1.5h后屠宰,取血液样品测定皮质醇含量,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质指标,并测定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根据测定得到的皮质醇浓度,将猪只分成三个组,低皮质醇组(〈120ng/mL)、中皮质醇组(120~130ng/mL)和高皮质醇组(〉130ng/mL),比较三组之间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肉质指标方面,除中皮质醇组猪只的24h的电导率有升高的趋势(P=0.08)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在胴体性状方面,高皮质醇组胴体重极显著高于(P〈0.01)低皮质醇组,高皮质醇组背膘厚显著高于(P〈0.05)低皮质醇组,与中浓度皮质醇组差异均不显著。猪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胴体重和背膘厚度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274。各肉质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其中PH与电导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H与肉色的L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5min时测定的肉色L值与滴水损失相关系数为0.234,猪只胴体重和背膘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6。结果提示,无法通过猪只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高低来评估宰后猪肉品质,但一定程度内较高的皮质醇浓度会有利于个体增重和背部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