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9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以免疫磁珠负性分选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得到的高纯度T淋巴细胞为材料,刀豆蛋白A(Con A)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研究ZEA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对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含Con A)、Con A (5μg·mL~(-1))对照组、ZEA(10、20及40μmol·L~(-1))+Con A (5μg·mL~(-1))染毒组,细胞染毒48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细胞染毒处理24和36h后分别提取细胞浆、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AT及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等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浆丰富,核糖体和线粒体明显增多。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胞浆减少,细胞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线粒体肿胀,核糖体消失,异染色质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均极显著升高;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这一研究提示ZEA可造成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相关蛋白合成,造成T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被抑制。  相似文献   
72.
鸭破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动物的骨骼处于不断重建的过程,骨重建是旧骨被吸收和新骨形成这一动态平衡过程[1]。20世纪80年代中期,Chambers首先建立了体外破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2],从细胞水平上为骨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已报道的破骨细胞多来源于鼠、兔等实验动物,也有来源于人的组织,但直接从鸭骨髓中分离培养破骨细胞尚未见报道。在规模化养禽生产中,各种因素引起的骨骼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3-4]。因此,建立鸭破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将为研究禽类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生机理提供基础。1材料1.1实验动物7日龄以内番鸭,购自江苏省水禽种质资源基因…  相似文献   
73.
番鸭破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7日龄内番鸭长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活体形态。培养1、3、5、7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培养7d后进行骨吸收陷窝定量分析,观察番鸭OC数量、体外生存时间以及骨吸收功能。结果显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C为多核巨细胞,有伪足并借助伪足的凹凸伸缩而改变形态、运动行走。玻片上OCTRAP染色阳性,培养7d的象牙片上产生明显吸收陷窝。直接分离OC的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OC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分离培养的鸭OC具有骨吸收活性,TRAP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74.
本试验旨在观察磷对体外培养番鸭破骨细胞(OC)生存、生成以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分离1日龄番鸭长骨骨髓细胞,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NaH2PO4、10-8 mol/L 1,25-(OH)2D3二因子、不同浓度的NaH2PO4单因子.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更换含磷培养液后6 h、12 h、18 h、24 h、30 h和7 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分别进行OC计数、形态观察;培养30 h内吖啶橙染色,观察OC凋亡情况,7 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添加磷培养液均能抑制1,25-(OH)2D3诱导产生OC,并抑制OC的骨吸收活性,抑制程度与磷浓度成正比,3、5和7 mmol/L组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5 mmol/L组OC数量极显著少于3 mmol/L组(P<0.01);5 mmol/L组与7 mmol/L组差异不显著;更换含磷液培养12、18、24和30 h,均可见磷含量达3 mmol/L时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磷浓度相同组,OC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添加磷培养液能够抑制体外诱导培养OC的生成及骨吸收活性,抑制体外培养成熟OC的生存.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6.
苯乙醇胺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苯乙醇胺A(phenylethanolamine A,PA)单克隆抗体,建立一种针对苯乙醇胺A的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重氮化法将制备的苯乙醇胺A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利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免疫原(PA-BSA),按常规免疫程序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选择血清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以PEG法进行细胞融合。结果显示,经3次细胞亚克隆筛选后,最终筛选出一株可稳定分泌抗苯乙醇胺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D6H8,利用此细胞以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抗体。经鉴定,D6H8腹水抗体亚型为IgG1,轻链为κ链;纯化后的抗体与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CR<0.18%),表明该抗体特异性良好。利用此抗体建立针对苯乙醇胺A药物残留检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表明,腹水抗体效价为1∶12 800,猪肉中苯乙醇胺A添加浓度在5~1 0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标准工作曲线为y=0.3861x-0.1845 (R^2=0.990),其IC50为58.88 ng/mL,LOD为3.83 ng/mL,回收率在85.96%~104.32%之间。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苯乙醇胺A药物残留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镉对鸡胚胫骨软骨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SPF鸡胚120枚随机分为4组,每组30枚,孵化6 d后在鸡胚气室打孔,其中对照组向卵黄囊注射PBS50μL,其他3组分别向卵黄囊注射0.05、0.1和0.2 mg/mL醋酸镉50 μL,处理10d,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阿利新蓝染色观察胫骨软骨发育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软...  相似文献   
78.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一种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其形成和活化受RANKL/RANK/OPG和TNFα/IL-1两种机制的调控。1,25-(OH)2-D3作用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表面受体,促进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从而刺激OC的生成和活化。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通过与OC表面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竞争性地结合RANKL,阻断RANKL介导的OC分化和骨吸收,从而对调控和维持骨骼正常代谢发挥作用。此外,中、高浓度的钙、磷对OC的生成和活化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为揭示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试验研究了ZEA对小鼠离体刀豆蛋白(Con A)活化T淋巴细胞内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分选高纯度小鼠T淋巴细胞后,以Con A(5μg/m L)作为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剂,以不同浓度ZEA染毒处理细胞24 h后,设立细胞空白组(只有细胞)、Con A组(细胞+Con A)、20μmol/L ZEA组(细胞+Con A+20μmol/L ZEA)、40μmol/L ZEA组(细胞+Con A+40μmol/L ZEA),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小鼠T淋巴细胞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结果:细胞在活化培养24 h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空白组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很低,ZEA在40μmol/L时,与空白组相比ROS水平显著上升(P0.05)。此外,细胞在活化培养24 h后,与空白组相比,ZEA在40μmol/L时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可以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正常氧化还原,进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80.
RNAi是指将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RNA导入目的 mRNA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又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疾病治疗筛选、药物靶点等众多领域。本文主要介绍破骨细胞(OC)分化和吸收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分子及信号通路,应用RNAi技术特异性地干扰OC分化和吸收中的相关调控分子及信号通路,找到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关键靶点,旨在为预防及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