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为了提高人们对寒地水稻浅土层热效应特征变化的认知度。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行株距30×8 cm (D1)、30×10 cm (D2)、30×12 cm (D3)、30×14 cm (D4)、30×16 cm (D5) 5个密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浅土层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温度在抽穗期达最高值,灌浆后开始下降,且温差缩小,其中以10 cm土层温度稳定性最高。受种植密度影响,高密度处理下土温白天增温快,夜间最低,昼夜温差大,最高日平均温度出现的早,其中D1、D2处理在10 cm、15 cm土温变化上几乎同步。相比之下,各土层TmaxTmin出现时间随土层的加深而向后推迟,生育期内TavgTmaxTmin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而Tmax-min则随密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成熟期,且作用效果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产量以D2处理最高,表现为9.27 t/hm 2,较D1、D5处理增幅13.5%~14.6%。说明适宜密度条件能够实现对浅土层热效应的科学调控,并获得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提高人们对寒地水稻浅土层热效应特征变化的认知度。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试验材料,设置行株距30*8 cm(D1)、30*10 cm(D2)、30*12 cm(D3)、30*14 cm(D4)、30*16 cm(D5)5个密度水平,分析不同密度对浅土层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温度在抽穗期达最高值,灌浆后开始下降,且温差缩小,其中以10cm土层温度稳定性最高。受密度影响,高密度处理下土温白天增温快,夜间最低,昼夜温差大,最高日平均温度出现的早,其中D1、D2处理在10 cm、15 cm土温变化上几乎同步。相比之下,各土层Tmax、Tmin出现时间随土层的加深而向后推迟,生育期内Tavg、Tmax、Tmin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而Tmax-min则随密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成熟期,且作用效果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产量以D2处理最高,表现为9.27 t/hm2,较D1、D5处理增幅13.5~14.6 %。说明适宜密度条件能够实现对浅土层热效应的科学调控,并获得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
<正>传统的水禽饲养方式不仅会造成鸭子粪便对水源的污染,也会造成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影响人、畜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据报道,水禽旱养喷淋技术通过喷淋满足水禽对水的生理需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一般旱养出现水禽羽毛板结现象,获得优良生产性能。同时还能减少土地使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养殖综合效益。为进一步了解、论证水禽旱养喷淋技术在蛋鸭养殖上与传统养殖的差异性和在本地的适应性,我们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对两种养殖模式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微生物硅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兼有微生物接种剂和硅肥等作用,是一种生物肥料。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微生物硅肥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述了微生物及硅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综述了微生物硅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5.
早春大棚瓠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早春大棚瓠瓜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国内外寒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节水灌溉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水稻灌溉技术的研究动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结合我国水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我国水稻灌溉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几种高产节水灌溉模式,进而为今后的寒地水稻节水灌溉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7.
[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类型寒地水稻的精确定量施氮参数变化特点。[方法]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的中熟早粳(空育131、垦稻32)和中熟晚粳(垦稻24、垦稻30)2生育期类型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施氮水平(0和260 kg/hm~2尿素),研究精确定量施氮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的100 kg籽粒吸氮量相对比较稳定,不施氮情况下数值范围为1.81~1.85 kg,施氮量为260 kg/hm~2情况下数值范围为1.89~1.94 kg;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各生育期类型水稻的生育期存在一定关系,随生育期的延长土壤基础供氮量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在260 kg/hm~2情况下,氮肥利用率均在40%以上,且中熟晚粳的氮肥利用率明显高于中熟早粳,中熟早粳氮肥利用率范围为42.58%~44.30%,中熟晚粳氮肥利用率范围为45.21%~46.01%,且氮肥利用率与产量呈线性相关。[结论]精确定量施氮的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参数,运用斯坦福方程算取目标产量施氮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水稻倒伏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所造成的损失与水稻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环境、栽培技术以及本身特性等多重影响。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但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倒伏的类型、水稻倒伏构成因素以及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各种措施,展望了水稻抗倒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9.
以叶龄为模式阐述了寒地水稻生育转换期、长穗期、结实期等不同时期的生育过程、不同生育期与产量构成关系、栽培管理目标,重点阐述了各时期的田间管理及生育异常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0.
低温下水稻SPAD值与产量构成变化及化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孕穗期低温下水稻SPAD值与产量构成变化及化防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垦鉴稻6号和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spd、6-BA和SY20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水稻低温后与常规之间差异,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低温水稻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相比,低温处理导致SPAD值下降和株高、穗长以及节间长的缩短,显著降低水稻单株实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和产量。而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喷施6-BA与SY20可以明显缓解SPAD值降低和株高、穗长以及节间长的缩短,减小低温对产量及其构成的不利影响,降低产量损失。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SY20可以调控低温对水稻的影响,受敏感性差异影响,其中6-BA对垦鉴稻6号作用效果最佳,而SY20对空育131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