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蕨麻猪气喘病在甘南州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在全州的三县一市的蕨麻猪死亡严重的乡、村设点,进行猪气喘病的治疗效果观察,对引起死亡及体质虚弱的部分猪进行剖检,并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分别取发病猪的心血和肺部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离心收集生长旺盛的菌体制成涂片,姬姆萨染色,油镜检查;对发病的猪群应用间接血凝反应算出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同时,使用不同的药物分批、分组的进行防治对比试验。通过对猪气喘病原的检测结果,总结出一套效果最佳的蕨麻猪气喘病防治方法,从而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因病死亡率,减轻了农牧民群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对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作用,本研究于2019—2020年进行盆栽试验,以扬麦18号为材料,在田间增温棚中进行花后15~19 d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不同时期预喷施外源SA处理下小麦的抗氧化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导致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加,旗叶超氧阴离子( O 2 . -)产生速率加快,小麦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对小麦旗叶造成损害;喷施外源SA后,灌浆期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抗逆指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表明外源SA增强了小麦对高温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时期喷施外源SA后,开花期预喷施SA处理相对其他处理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效果最好。综上,喷施外源SA可通过提高小麦旗叶抗氧化酶和抗逆酶的活性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的损伤程度,且开花期喷施效果较佳。本研究结果为减轻高温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垃圾分类参与度不高、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碎片化以及校方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模式单向化等原因,导致"落实难、监督难、持续难"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并分析其数据,提出了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模式、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官方兽医制式服装配置现状,给优化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辽宁省官方兽医着装立法背景与意义,全面梳理了辽宁省官方兽医制式服装、标志设计及管理要求,强调了制式服装和标志的创新性,标志首个使用金黄色为主色调、首个设计帽徽并配发大盖帽(卷檐帽)。阐述了官方兽医统一着装的社会效应,总结分析了辽宁省官方兽医统一着装的做法和思考,以期为推动全国官方兽医统一着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耕地生态安全的动态评价方法,构建了初步的指标体系,应用多种评价模型,精确地模拟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提出的不同地域和生态系统类型的耕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改进数据收集和处理技术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研究强调了农技推广在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探讨了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对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数学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全面深入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和化肥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农机推广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土壤质量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掌握我国粮食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在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春季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2~4月调查,贺兰山春季草本植物的主要种类有13种,大多为岩羊、马鹿等动物的采食植物,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为20.98%.用收获法对14条样带140个样方采集草本植物生物量(地上部分),用烘干恒重法测得单位面积生物量干物质为199.42 g/m2,用动物营养学的常规方法测得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7.83%,粗脂肪含量为2.56%,粗纤维含量为33.73%,无氮浸出物含量为43.7%,并由此计算贺兰山春季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单位面积干物质总能为3.20×103KJ/m2,贺兰山主要草食动物分布区2005年春季总的干物质为1.7×1011g,全部总能量为2.72×1012KJ.并讨论了研究春季草本植物生物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肺水肿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与肺水肿发病率相关的一些因素如民族因素(主要是汉族、蒙古族、苗族),平均气温、平均气压、相对温度进行因子分析.了解各观察对象的潜在本质,对肺水肿发病率相关的一些因素有更好的了解.方法 利用SPSS软件对与肺水肿发病率相关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这些六个相关因素中,民族因素(汉族、蒙古族、苗族)和平均气温可以反映肺水肿发病率的绝大部分信息.结论 在六个与肺水肿发病率相关的因素中,可以找出四个潜在因子(汉族、蒙古族、苗族、平均气温),利用这四个潜在因子可以解释肺水肿发病率的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表现出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的非对称性增温特点,小麦作为温凉型作物,产量和生理特性易受非对称性增温的影响。为探究花前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最形成的影响,以春性品种扬麦18和半冬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盆栽方式,利用被动式增温装置分别在分蘖期至拔节期(WT-J)、拔节期至孕穗期(WJ-B)、孕穗期至开花期(WB-A)三个时间段进行夜间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CK),分析经过三个花前不同时段夜间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前夜间增温使小麦旗叶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有所增加,WT-J、WJ-B处理均提高了冬小麦旗叶面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同时使旗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CK分别增加了12.64%、8.45%和10.21%、7.56%。扬麦18、烟农19的可孕小穗数在WT-J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9.01%和5.25%。扬麦18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3.18%和10.23%,烟农19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6.21%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