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8个高羊茅品种的耐热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盆栽法,观测了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18个品种(系)在38℃/28℃(昼/夜)高温胁迫下的形态指标主要观测其植株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测定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总含量、丙二醛累积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5项生理指标,并综合评价了18个高羊茅品种(系)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呈递减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可将高羊茅的18个不同品种(系)大致聚为3个耐热级别:1级(相对耐热):高羊茅新品系98-1;2级(中等耐热):高羊茅98-5、新星、猎狗、野马、贝克、野狼和交战;3级(相对敏感):高羊茅Relf、原始群体、家园、春风、王朝、爱瑞、德米尼、91-82、98-2以及凌志。  相似文献   
82.
利用ISAP标记对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44份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无性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72对引物中筛选出19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32条带,其中有316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比例(PPB)达73.15%,多态性信息量(PIC)在0.161~0.312之间,平均值为0.269,Shannon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399,标记指数(MI)平均值为4.584,分辨率(RP)平均值为9.419,基因型指数(GI)平均值为0.937。各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64~0.908之间,平均值为0.614。UPGMA聚类分析与基于模型的STRUCTURE分析结果相似,显示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采用AMOVA分析对2种方法划分的类群发现大部分变异来自于群体内部。表明ISAP标记能有效地用于扁穗牛鞭草遗传多样性以及基因型鉴定,同时为扁穗牛鞭草无性系的保存、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集自川西北高原的13个野生老芒麦居群的15项穗部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表明,13个居群在穗部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793 7),且居群内遗传变异(69.31%)大于居群间(30.69%);聚类分析将这13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单穗长和宽、单穗重、小穗长、内外稃长和每穗轴节小穗数等是造成13个居群老芒麦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海拔、纬度、经度和降水量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居群穗部性状变异贡献较大,而年均温对此影响不大。此外,提出了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4.
收集西南区不同居群有代表性的4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研究其生境特点及外部形态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西南区扁穗牛鞭草野生资源丰富,在海拔40~1650m均有分布,能适应粘土、壤土、沙土、沙壤土等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居群外部形态变异大,自然高度的变异系数达46.73%,叶长、叶宽、茎直径、节间长和拉直高度变异系数均大于20%,叶色分为深绿、黄绿、灰绿3种,72%的材料能抽穗开花;聚类分析将西南区野生扁穗牛鞭草分为3大形态类型,即粗壮低矮型、高大直立型、纤细低矮型。  相似文献   
85.
小麦族含有St、H、Y基因组的物种是禾本科小麦族最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不仅包含许多优良的牧草资源,还含有许多优异的抗逆基因资源,是牧草和麦类作物育种重要的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该类群物种的种属界限及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六倍体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争议较大,相关的研究还较少,其限制了该类群物种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小麦族St、H、Y基因组六倍体物种种间亲缘关系可为该类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种属关系及系统演化关系等提供重要参考。系统收集具有StHY、StStY、StStH、StHH基因组组成的六倍体物种25个,选用具有高通用性的SSR分子标记对其种间遗传变异、分化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7对SSR引物在46份供试材料中扩增出条带共22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13条,比率为93.01%;2)Dice遗传相似系数表明供试材料间的系数变异为0.479~0.981,平均值为0.670;StHY、StStY、StStH和StHH不同基因组组成物种内的相似系数变化分别为0.544~0.981、0.509~0.899、0.530~0.843和0.550~0.827,平均值分别为0.722、0.700、0.663、0.677;其揭示了供试物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不同程度的种间分化;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组组成的物种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相同基因组组成物种基本上能聚在一起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类型,其中StHY物种间分化最为显著,并与其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4)进一步明确了国产的披碱草属六倍体物种均为StHY基因组组成。研究结果揭示了供试的不同基因组组成的六倍体物种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种间分化,其中StHY物种可明显分化成3种类型;相同或相似基因组组成的物种间表现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基于基因组组成的分类体系对该类群物种分类地位的划分。  相似文献   
86.
老芒麦种质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A-PAGE的醇溶蛋白标记,对来自亚洲和北美的86份老芒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电泳共检测到52条醇溶蛋白条带,其中4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带百分比达90.4%。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108~0.952,平均值为0.373。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反映了类似的结果,即供试种质间的多样性指数达到0.460的较高水平。基于多样性指数计算了老芒麦种质地理类群遗传分化程度,地理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55.8%和44.2%,这表明种质间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对供试种质和地理类群的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来源于青藏高原的种质与其他地理来源的种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以分成明显的2支。这种聚类结果可能与老芒麦种质的地理来源和生态适应性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老芒麦种质的收集保护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87.
中国西南区鸭茅种质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SSR标记对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11份鸭茅种质的11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21对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4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 (PPB) 达90.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17(A01F24)~0.45(A01E02),平均为0.33;Shannon多样性指数(I)范围在0.046 3~0.347 7,表明供试鸭茅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AMOVA分析表明,63.9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质内部,种质间变异仅为21.93%,二倍体与四倍体鸭茅群体间遗传差异不显著。3)对各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可将11份鸭茅分为2大类:来自重庆和贵州的3份二倍体材料YA2006-3、YA2006-4 和YA02-101聚为I类,其余8份材料聚为II类,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相同倍型的材料基本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重庆市密集烤房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啸  杨超  江凯  郭瑞  宫长荣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200-202
密集烤房是制约烤烟生产的关键因素。针对重庆密集烤房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重庆的烤房建设要完善扶持政策、贯彻执行技术标准、优心设备、构建培训网络、积极抓好专业化服务,为重庆密集烤房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烤烟编烟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技将更加广泛应用于编烟机械,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其主要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编烟机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概况,阐述了其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力,并对编烟机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
<正>机动脱粒机是利用发动机或电动机等动力源将收获的农作物通过机械方式进行脱粒、分离、清选,实现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一种作业机具,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分段式收获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由于我国地域差异明显、多样性突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机动脱粒机形成了适用不同作物的多类成熟产品,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