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有耕地45万hm~2,旱地占总耕地面积90%以上。旱作农业若能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即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但发展旱作农业常受水分不足、肥料投入少和粗放经营等制约,单产水平低而不稳。为此,提出以下发展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2.
不同有机肥对乌塌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鸡粪、猪粪、羊粪对乌塌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有机肥均能改善乌塌菜的外观形态和生理活性,提高乌塌菜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对其产量的影响鸡粪(羊粪(猪粪。对品质的影响以高水平鸡粪处理的乌塌菜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3.
菌、热及菌热联合对垃圾堆肥腐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菌剂、余热及其联合作用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系统,以现有堆肥工艺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添加菌剂(T1)、余热利用(T2)、添加菌剂并利用余热(T3)3种工艺垃圾对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温度、pH、电导率(EC)、腐植酸光学特性(E4/E6)、水溶性碳(WSC)、固相C/N和发芽率指数(GI)来看,4个处理均达到腐熟;添加菌剂(T1)对EC、E4/E6、WSC、C/N和GI有显著影响;除E4/E6、WSC和C/N外,循环热风(T2)对其余腐熟度指标有显著影响,菌剂和余热的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二者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是一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4.
膨润土和沸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粘土矿物膨润土和沸石对Cd~(2+)的吸附状况,并与土壤对Cd~(2+)的吸附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溶液中Cd~(2+)浓度的增大,膨润土、沸石和土壤对Cd~(2+)的吸附量增大,对Cd~(2+)的吸附率随Cd~(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膨润土的降低的较慢,沸石次之,土壤的降低最快。膨润土、沸石和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三者对Cd~(2+)的最大吸附量膨润土>沸石>土壤。粘土矿物膨润土和沸石对Cd~(2+)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用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混合油全部替代鱼油后对杂交鲟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血清肝功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试验饲料,A组饲料添加8%的鱼油,B、C、D组饲料分别用75%亚麻籽油+2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50%亚麻籽油+50%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1)以及25%亚麻籽油+7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3)替代A组饲料中全部鱼油。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初始体重为(70.8±0.5)g的杂交鲟,共进行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B组杂交鲟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是4组中最高的,且与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杂交鲟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与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B组杂交鲟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D组(P0.05);B组杂交鲟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以B组最低,显著低于C组(P0.05),但与A、D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B组杂交鲟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A组对应脂肪酸的65.7%和74.5%,肌肉中EPA和DHA的含量并没有因为混合油替代鱼油而大幅下降。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全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当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即75%的亚麻籽油+25%的大豆油)时杂交鲟的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锦鲤的抗逆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持续热应激对大正三色锦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2、6、10、14、18、22、26 h进行取样测定呼吸爆发、补体蛋白3(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热应激后呼吸爆发降低,在应激后2、10、18~26h降低显著(P<0.05);热应激2 h后血清中C3含量略有上升,应激6~26 h过程中与应激前相比均下降,应激14~22 h显著地下降(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SOD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MDA浓度升高,应激10~18 h上升显著(P<0.05);应激后2、26 h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相比显著性地上升了5.93倍、2倍(P<0.05),应激后6~22 h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影响锦鲤非特性免疫指标,降低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力;HSP70的表达受热应激调节,热应激下诱导合成的HSP70对锦鲤起到一定的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河蟹养殖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河蟹养殖专家的宝贵经验系统归纳集成,建立起综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方便的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共有9大模块:苗种生产技术决策、河蟹亲蟹越冬技术决策、幼蟹和一龄蟹培育技术、成蟹养殖技术决策、河蟹营养与饵料技术决策、河蟹病虫害防治技术决策、河蟹捕捞技术决策、河蟹池塘产量预测技术决策、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决策。  相似文献   
88.
利用甘油和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以精子存活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冷冻保护剂对香猪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试验分工、Ⅱ、Ⅲ、Ⅳ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以解冻后的精子活力、活率为判断标准,比较了4种冷冻保护液对香猪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Ⅳ组精子活率显著高于Ⅲ组(含5%甘油)(P〈0.05);试验Ⅰ、Ⅱ、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精子活率最高,达到5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