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细胞自噬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选取牛源autophagy related gene 13(ATG13)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ATG13蛋白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原核表达及Westenblot鉴定发现,ATG13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小为53k D左右。研究结果为研究牛源ATG13蛋白的生理功能及调控机制积累了前期实验数据,同时为生物医学与生物材料学领域中进一步开发利用牛源ATG13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波形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原核表达猪波形蛋白与病毒互感后检测其复制能力。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波形蛋白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PK-15细胞中扩增波形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及复性,并利用病毒抑制试验,检测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了猪波形蛋白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经诱导后高效表达,经纯化复性获得的波形蛋白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侵染Marc-145细胞,然而并不抑制口蹄疫(FMDV)侵染PK-15细胞。随后借助细胞流式术检测PK-15细胞中波形蛋白的分布,显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内的基质中。猪源波形蛋白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猪源波形蛋白与口蹄疫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泥鳅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用木瓜白酶对泥鳅蛋白抗氧化肽进行Plastein反应修饰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外源氨基酸种类、pH值、时间、E/S、温度和外源氨基酸的添加量对泥鳅蛋白抗氧化肽Plastein反应修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泥鳅蛋白抗氧化肽Plastein反应修饰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泥鳅蛋白抗氧化肽Plastein反应修饰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40%、组氨酸添加量为0.5 mmol·g-1、E/S为1 782.49 U·g-1 、pH值9.0、温度35 ℃、时间3 h,此条件下制备的Plastein反应修饰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是修饰前的1.99倍,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7.98±0.08)%。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温度、pH值及金属离子(Ca2+、Al3+、Cu2+、Zn2+)等因素对羔羊凝乳酶和微生物凝乳酶凝乳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羔羊凝乳酶和微生物凝乳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70℃和45℃;两种酶在温度分别低于60℃和50℃时,热稳定性较好;二者的最适凝乳pH值均为5,其活性随底物pH增加而下降;Ca2+、Al3+是两种酶的激活剂,Cu2+、Zn2+都是它们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高原型、欧拉型和乔科型3个类型共254只藏绵羊KAP3.2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体质量、毛长和产毛量性状的关联性。结果,3个群体藏绵羊在KAP3.2基因座上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高原型以A等位基因为主,欧拉型和乔科型以B等位基因为主。3个群体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高原型和欧拉型达中度多态,乔科型为低度多态。测序表明KAP3.2基因271 bp处存在1个C→T的突变,属同义突变。体质量性状上,3类藏绵羊各基因型间均差异不显著;毛长性状上,3类藏绵羊AA基因型均显著高于BB型(P<0.05或P<0.01),而与AB型间无显著差异;产毛量性状上,3类藏绵羊AA基因型均显著高于BB和AB型(P<0.05)。结果表明,KAP3.2基因可作为影响藏系绵羊毛长和产毛量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天祝白牦牛肌肉、胚胎、肾脏、耳、肝脏等5种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制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制备这5种组织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用组织块法成功制备了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组织块直径较小的成活率较高且生长速度较快。用消化法成功制备5种组织成纤维细胞,复苏后较冻存前细胞存活率有所下降,但均保持在90%以上,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胚胎>耳>肌肉>肾脏>肝脏。5种组织成纤维细胞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生长速度:肌肉>胚胎>肾脏>耳>肝脏。结果表明:用消化法成功地从天祝白牦牛5种组织中体外制备、分离和培养了成纤维细胞,用组织块法成功地体外制备了耳组织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7.
兰州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百合新鲜鳞茎为外植体,选择MS和1/2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消毒剂组合对外植体存活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发芽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优化不同激素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佳消毒剂组合为75%乙醇消毒20 s+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 min,外植体成活率可达96.30%。(2)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诱导率可达96.33%。(3)促进发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发芽率可达98.00%。(4)促进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0.5 mg·L-1 NAA+3 mg·L-1 6-BA+2 mg·L-1活性炭,生根率可达94.00%。本研究建立的组培快繁体系可用于兰州百合的快速大量繁殖,可为兰州百合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免疫是通过多种途径对侵入机体的微生物病原体进行感知和应答。干扰素(IFN)作为细胞因子家族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Ⅰ型IFN在由几种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而新成员Ⅲ型IFN主要是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被诱导产生的。病毒和细菌感染不是相互排斥的,并且病毒的存在还会增加条件性致病细菌感染的概率。然而,Ⅲ型IFN在细菌以及病毒/细菌协作中的抗感染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文章主要讨论Ⅲ型IFN信号转导及Ⅲ型IFN在微生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由细菌引起的Ⅲ型IFN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用胰蛋白酶对欧拉羊胎儿皮肤组织进行热消化分离并培养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至第3代时用液氮保存,复苏后进行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检测和连续传代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欧拉羊胎儿皮肤细胞呈成纤维型,复苏活力93.5%以上,生长良好,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殖量为3.31×105 mL-1,倍增时间为26.2 h;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连续传代培养在10代内生长正常。表明欧拉羊胎儿皮肤细胞分离培养成功,使这一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