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水稻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和侯光良的方法,分析了四川水稻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缺水率)和水稻生产潜力(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与基准年气候条件相比,在A2和B2 2种气候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10℃积温、日照时数、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水稻缺水率均呈增加趋势,而降水量在大部地区呈减少趋势,未来四川水稻受干旱灾害的风险可能加大;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结论】未来四川气候资源变化对水稻的增产有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川省1990-2009年泥石流灾害记录资料、常规气象站降水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统计分析了四川泥石流灾害与地形、植被、地质等环境因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分区,分析了各区泥石流灾害与诱发降水关系.结果表明,四川泥石流灾害可划分为川西高原河谷区、西南山地易发区、西南山地次易发区、盆周山地易发区、盆周山地次易发区、盆中区等6个环境背景相异区;各区泥石流灾害与诱发降水关系差异较大,川西高原河谷区较小短历时雨强就可诱发泥石流灾害,而盆周山地次易发区对前期降水作用依赖性相对偏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柰李施用4种水平(NP、NPK1、NPK2和NPK3)的钾肥,研究其对柰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提高果实的单果重、着色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以及钾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延长果实贮藏期,从而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和增强果实的贮运特性。通过对各处理柰李果实品质综合评判评分的比较,可以看出NPK2处理的钾肥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四川盆地气温、降水资料和NCEP/NCAR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月四川盆地暖湿、暖干、冷湿、冷干年同期环流特征,并对同期、前期环流进行了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1月暖型(冷型)气候环流特征是乌拉尔山至贝湖地区高压不明显(明显),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中高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经向)环流;干型(湿型)气候环流特征是青藏高原地区高度场偏高(低),南支槽偏弱(强).阿留申低压主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强弱变化,而这也是造成盆地暖湿、冷干型气候的主要原因.暖干、冷湿型同期环流表现为南北气压场的差异,暖湿、冷干型同期环流表现为东西气压场的差异;当前期贝湖为低压槽(高压脊),极涡偏强(弱)时,后期1月出现暖干(冷湿)型气候的可能性大;当前期威克岛至夏威夷群岛附近的热带太平洋高度场偏低(偏高),贝湖为低压槽(高压脊),阿留申低压偏弱(强)时,后期1月出现暖湿(冷干)型气候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形分布式模拟的四川省太阳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省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和1∶25万数字高程(DEM)数据,根据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建立太阳辐射分布式模型,计算实际地形下的四川省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情况;评估分析了能体现太阳能资源的稳定度、资源丰富度、可利用价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四川省复杂地形下的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年总量为1 800~7 200 MJ/m~2,盆地内与高原山地上总辐射值差异较大;总辐射冬季较小,夏季较大,在1981-2010年间降低5%;四川省太阳能资源自西向东规律分布,在太阳能资源稳定且丰富,可利用日数较长,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四川省攀西和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地区可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交通不便地区安装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四川省高原和山地以东的盆地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差,但仍存在少量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有适用中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上游(川渝地区)旱涝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61~2007年川渝地区156个台站逐日温度降水资料,测试了3种单站旱涝指标,并做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CI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逐日的干旱变化,Z指数对月、季的旱涝评估较好,对Z指数的划分标准进行修正,修正后Z指数更适合三峡库区上游(川渝地区)旱涝等级的划分。基于各站Z指数,提出了一种能反映三峡库区上游区域旱涝强度的区域旱涝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天然植物功能性成分的分类方法、作为饲料添加剂所起到的作用、天然植物功能性成分的传统和现代提取技术以及作为饲料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19.
1961-2015年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牡丹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牡丹作为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为揭示四川牡丹种实性状特征,采用了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源地四川牡丹的种实性状差异,以及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成熟率、种子质量、种皮厚度和果实长宽比在样地间差异显著,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四川牡丹种实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21.27%),其中种子成熟率平均变异系数最大(41.95%),种皮厚度(23.71%)、种子质量(17.11%)和果实长宽比(14.6%)次之,生活力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99%);种实性状主要受海拔、土壤速效钾和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其中种子成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下降,生活力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强,种皮厚度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升高,果实长宽比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种子质量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加;种实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和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其中种子成熟率变异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生活力变异随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种子质量变异随速效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种皮厚度变异随速效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果实长宽比变异随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