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86篇
  113篇
综合类   975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527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采用工控机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了管贯线加工数控系统,根据管与管连接轨迹的规律,建立了适用于加工多个圆柱管任意角度相交所形成的相贯线的通用数学模型,然后将形成相贯线的曲线运动转化成钢管的转动和焊枪的水平运动,根据模型里的数学关系将两个分运动的位移换算成脉冲个数,进而由PCL-839+步进电动机控制卡发出控制两台电动机所需的脉冲,经复合运动得出所需的相贯线。系统软件部分采用了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和多线程技术以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92.
在新型油菜收割机的研发中,降低割台损失是其主要任务之一。除了在割台设计上采用侧边竖切割、伸缩式割台和秸秆预切割等新技术外,也需要对拨禾轮主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993.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影响及在不同土壤中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土壤持水效果进行比较,按保水剂质量占土壤质量百分比设计0.10%、0.30%、0.50%、1.00%、以及对照(土壤不加保水剂)5个处理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可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土壤保水率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大,3种土壤施用比例为0.10%~1.00%的保水剂,经过7h恒温蒸发后土壤平均保水率较对照提高103%~187%。但是,当保水剂达到一定用量后,保水率增幅效果不显著。综合3种土壤平均保水率,保水剂比例为0.10%时,恒温蒸发7h后与对照差异显著,当比例增大至0.30%时,虽然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但与比例为0.10%时相比无显著差异,当比例逐渐增大至0.50%和1.00%时,与比例为0.30%时相比,相互间也无显著差异。保水剂对提高不同土壤持水性方面的功效存在差异,且差异的大小与水分蒸发时间及保水剂用量有关。土壤水分蒸发初期(1~2h),不同保水剂用量,3种土壤的保水率无明显差异;土壤水分蒸发后期(2h后),保水剂对提高不同土壤持水效果的差异逐渐显现,总体上在黏粒含量较低的壤沙土中的应用效果要好于黏粒含量较高的沙黏壤土和壤土。3种土壤施用比例为0.10%~1.00%,经过7h恒温蒸发后保水率较对照提高分别为:壤沙土293.08%~591.29%,沙黏壤土181.85%~249.78%,壤土29.53%~73.03%。针对本试验所测试的壤沙土、沙黏壤土和壤土3种土壤,保水剂更适宜在黏粒含量较低的壤沙土中使用,用量以保水剂占土壤质量百分比为0.10%为宜。  相似文献   
994.
丹糯702号(丹7005)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07年和2008年辽宁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抗病鉴定试验及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倒、商品果穗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针对丹糯702号的特点特征,介绍了其整地与施肥、种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稻田自然环境下害虫移动,难以近距离拍摄高质量图像,导致在现有识别模型检测时无法达到满意识别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CResNeSt的低分辨率水稻害虫图像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增强型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ESRGAN)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数据增强,解决低分辨率水稻害虫有效信息少的问题;其次构建了SCResNeSt网络,使用3个连续的3×3卷积层替换ResNet50中第1个7×7卷积,以减少计算量;使用自校准卷积替代第2层卷积层中的3×3卷积,通过内部通信显式地扩展每个卷积层的视场,获取害虫图像的部分背景信息,从而丰富输出特征;在主干网络中使用ResNeSt block(Split-attention network block)进一步提升图像中害虫信息获取的准确性。最终,将优选模型移植到手机端,开发了轻量化的移动端水稻害虫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对比,ESRGAN数据增强方法可以恢复真实的作物害虫信息,SCResNeSt模型有效提高了水稻害虫的识别性能,识别精度达到91.20%,比原始ResNet50网络提高3.2个百分点,满足野外实际场景下的应用需求。本研究为水稻害虫智能化识别和防治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深入了解长白山笃斯越桔群落的生态习性,对长白山东坡笃斯越桔群落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东坡于海拔1317 m处首次开始出现笃斯越桔群落,其立木环境是杂木林,林地叶面积指数约1.7,样地的立木径级分布大多都在<10 cm之内,最大径级出现在24~26 cm内。高度级分布大多出现在2~12 m,最大高度出现在16~18 m。落叶松-笃斯越桔群落样地立木主要为落叶松,偶有白桦,样地叶面积指数在0.85~2.04之间,10~12 cm径级树木最多,14~16 cm径级树次之。14~16 m高度级树分布最多,其次是6~8 m树。笃斯越桔数量与叶面积指数呈反比率关系,适宜具有一定光照的环境。长白山东坡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桔的生长基质是以苔藓和凋落物为主的土壤基质,基质垂直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分为4层,即活苔藓层、死苔藓层、泥炭层和火山灰层。死苔藓层平均厚度6.0 cm,笃斯越桔根系的分布最多。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桔群落中,笃斯越桔的平均基径在(2.61±1.40)~(4.57±1.49) mm之间,笃斯越桔均高在(33.36±10.16)~(59.50±13.54) cm之间,笃斯越桔是群落优势种。  相似文献   
997.
调亏灌溉下滴灌玉米植株与土壤水分及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坑微区试验,研究了地面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玉米植株与土壤水分分布、根长、根长密度、根数、产量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于2016年分别设苗期轻度、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拔节期中度、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5个水分亏缺处理,另设全生育期适宜灌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各调亏处理的玉米冠部最终湿基含水率比对照处理增加-6.03%~4.61%、根部最终湿基含水率比对照处理增加1.30%~8.15%;苗期轻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7.89%、较对照处理节水8.26%、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0.33%;苗期中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增加了5.20%、较对照处理节水16.71%、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26.25%;拔节期轻度调亏处理,产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49%、较对照处理节水14.07%、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18.27%;拔节期中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23.47%、较对照处理节水28.35%、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6.64%;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28.13%、较对照处理节水38.54%、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16.94%。苗期中度处理与拔节期轻度处理是促进滴灌玉米节水增产的适宜水分亏缺处理,其结果对指导黑龙江西部玉米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通海蔬菜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对进一步推动通海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刘琼  王春凤  杨桂连  秦守涛  刘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21-18423,18434
[目的]克隆和表达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基因,用其构建能承载外源抗原表位的乳酸菌细胞表面展示系统。[方法]以染色体DNA为模板克隆S-层蛋白基因SlpA,通过酶切、连接将其插入大肠杆菌-乳酸菌穿梭表达载体pW425et,构建表面展示系统pW425et-S,并对酶切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将pW425et-S转化入thyA基因缺陷型E.coli X13感受态细胞,SDS-PAGE、Western-blotting、全细胞ELISA检测表明,在重组菌表面表达出S-层蛋白,构建出表面展示系统,确定BstEⅡ作为融合外源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酶切位点。[结论]克隆出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基因,成功构建表面展示系统pW425et-S,为开发乳酸菌活载体口服活菌疫苗提供了可行性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00.
以253份水稻种质为材料,评价了群体材料的抽穗期特性,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对水稻抽穗期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种质群体抽穗期为45~100 d,变异系数为13.12%~13.39%,广义遗传率为50.94%;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了29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共60个显著关联SNP;预测15个Q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