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在三江源地区进行了青海草地早熟禾小区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腐熟羊粪20000kg/hm2的施肥量下,牧草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施肥当年在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中,株高处于峰值,盖度最大(48.33%),比对照高5.33%,且与其它处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2.
施氮量与施氮时间对小嵩草草甸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不同施肥时间和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是恢复高寒草甸小嵩草退化草地植被,提高其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青藏高原小嵩草草甸尿素的最佳施用时间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较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应在3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3.
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的影响初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有显著的影响,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在试验期内,轻度放牧组的日增重较快,中度放牧次之,重度放牧最慢,而且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牦牛平均个体总增重依次为136.7kg,128.6kg,93.5kg,轻度放牧比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高6.3%和46.2%。经方差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牦牛平均个体增重有显著的差异(P<0.05),进一步作新复极差测验,30%和50%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他们和70%之间的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74.
饱和D-最优设计在防除杂草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测定田间试验参数,建立2,4-D丁酯和百草敌防除刺儿菜(Cirsiumsetosum)的函数模型,用电子计算机优选,选出二种农药防除刺儿菜的最佳混配比,确定了每公顷喷施2,4-D丁酯423ml,加百草敌204ml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5.
两年的放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提高,优良牧草的盖度和比例降低,杂草的盖度和比例增加;两季草场各放牧处理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的优势种没有变化,中度放牧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在暖季草场,放牧率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物群落组成种的种数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R=0.9840,P<0.01;R=0.9986,P<0.01;R=-0.8660,P<0.05);在冷季草场,放牧率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物群落组成种的种数均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5).地上现存量的变化基本呈"S"型变化,而且随着放牧率的提高,地上现存量减小.在冷季草场,放牧率与优良牧草的盖度和地上现存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而与杂草的盖度和地上现存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在暖季草场,放牧率与各植物类群盖度和地上现存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76.
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柴达木盆地干旱、多风的农牧交错带利用弃耕地建立人工草地和修建暖棚等基础设施,对提高冬春季节羊舍温度、湿度,改善家畜生存环境,减少绵羊体能消耗,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改良绵羊的产羔育幼有明显的效果。从1月1日~5月31日暖棚内的日平均温度明显高于暖棚外的温度,期间暖棚内日平均温度为12.3℃;而棚外的日平均温度为1.2℃;暖棚内外平均温差为11.1℃。据1999年12月13日~2000年4月13日测定,建有暖棚的1岁龄公羔、2岁龄羯羊、成年绵羊的平均体重分别为34.5kg/只、41.1 kg/只、44.1 kg/只,没有暖棚设施的平均体重分别为为23.81 kg/只、35.4 kg/只、39.10 kg/只。有暖棚的平均体重较没有暖棚的分别高44.89%、16.10%、12.79%。期间没有暖棚的1岁龄公羔、2岁龄羯羊、成年绵羊较有暖棚的分别多减重1.27 kg/只、6.64 kg/只、7.48kg/只,即没暖棚的较有暖棚分别多减重0.25倍、2.5倍和1倍;实施种草养畜和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了适龄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7.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8.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土壤微生物的常规培养方法对青藏高原江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中微生物3大类群,及微生物总数在未退化高寒草地的数量大于退化高寒草地,差异显著(P<0.05),中度与重度退化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2)分析地6个微生物生理类群中,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嫌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的数量随草地的退化而减少,未退化草地与退化草地间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反硝化细菌、嫌气性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则随草地退化而增加;(3)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总体上反映了高寒草地退化的状况,但是与草地退化的关系应该结合地上植被、土壤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9.
果洛地区高原鼠兔繁殖特性种群数量和对天然草地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果洛州3县5个样点2000—2004年的实验和调查结果表明:果洛地区鼠害区高原鼠兔5年的平均密度达908只/hm2,属极严重的鼠害区;高原鼠兔的性别比并非1∶1,5年的性别比平均为1.25∶1,高原鼠兔每年只怀孕一次,在5年的调查研究中没发现高原鼠兔有第二次的怀胎情况。  相似文献   
180.
通过对大武地区小嵩草草甸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和地上、地下植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莎草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地上、地下植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几种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且显著高于其它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