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5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为解决沙棘育种中种子萌发率较低的问题,以2个沙棘品种(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通过不同水温(0、40、50℃)和硫酸浓度(0、1.0%、3.0%、5.0%)浸种处理后,分别置于培养皿和土壤中在培养温度为25℃和35℃的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并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初始发芽天数,以探明不同种子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并筛选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显示:(1)不同水温浸种后,2个沙棘品种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培养皿中,而培养皿中的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且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减少。在土壤中,除了50℃浸种、35℃培养条件外,其余处理随浸种水温的升高,大果沙棘的发芽率显著提高,而中国沙棘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升高的培养温度对于提高其发芽率效果不明显。当浸种水温度为50℃、培养温度为25℃时,大果沙棘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最高(45%)。(2)大果沙棘品种经由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后,在25℃的培养箱内发芽率显著高于35℃,且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中国沙棘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由1%的硫酸处理后,在培养皿中25℃培养下的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藜麦资源进行抗旱性评价并研究渗透调节剂对藜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以黑藜(black quinoa)、白藜(white quinoa)、红藜(red quinoa )、蒙藜(mongolian quinoa)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干旱胁迫(DS)和正常浇水(CK)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用水、5%蔗糖和1%磷酸三种渗透调节剂对藜麦种子进行前处理后,对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处理,研究渗透调节剂处理种子对其幼苗的抗旱性指标影响,最后综合评价不同藜麦资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①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藜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积累逐渐减少,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②渗透调节剂处理过的藜麦种子,其幼苗的抗旱性变化不同,5%蔗糖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较水处理显著高22.22%;而1%磷酸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显著低于水处理,表明5%蔗糖处理可以提高藜麦幼苗抗旱性,而1%磷酸对藜麦抗旱性影响不显著。③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显示,4种藜麦资源的表现为红藜>白藜>蒙藜>黑藜。综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藜麦,应优选抗旱性强的红藜和白藜,5%蔗糖可以作为提高藜麦抗旱性的渗透调节剂。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植物纤维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植物生长期植物纤维毯的水土保持效益,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为研究区,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植物生长期为58,81,132天的直播草本边坡和植物纤维毯边坡径流产沙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可显著延长边坡产流时间,并且产流时间随着植物生长期的增加而增加。在植物生长期为58,81,132天时,植物纤维毯边坡产流时间分别为86,110,243 s,明显大于裸坡(50,70,111 s)和直播草本边坡(73,83,123 s)。(2)随着植物生长期的增加,植物纤维毯边坡径流量从13 125 mL降至5 478 mL,产沙量从73 g降至22 g;直播草本边坡径流量从25 573 mL降至14 340 mL,产沙量从201 g降至82 g。(3)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减流效益为55%~78%,减沙效益为71%~89%。(4)坡面植被高度、盖度是植被生长状况中影响径流产沙的主要因子,径流量、产沙量与植被高度和盖度呈多元线性函数关系。植物纤维毯能够有效降低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边坡土壤侵蚀,减少产流。  相似文献   
14.
以2种不同耐旱性的鸭茅基因型(敏感型“01998”和耐旱型“宝兴”) 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旱胁迫下鸭茅根、叶膜质过氧化作用,渗透调节和保护酶活性的生理变化,探讨鸭茅耐旱机制。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2种基因型鸭茅根系及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不断积累,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叶片脂膜过氧化产物MDA累积和膜透性增幅较大,说明在持续的干旱胁迫下叶片所受伤害重于根系。而渗透物质积累方面,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于根系,而根系中的游离氨基酸的相对增加量则大于叶片,这可能与叶片是糖的主要产生部位,而根系则可以合成氨基酸有关。研究还表明,干旱胁迫第24天,耐旱型品种“宝兴”根系及叶片APX、POD活性显著高于“01998” 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并没有降低APX和POD酶清除H2O2和单态氧的能力,说明“宝兴”鸭茅在干旱条件下抗氧化清除系统响应更积极、更持久。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藜麦资源进行抗旱性评价并研究渗透调节剂对藜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以黑藜(black quinoa)、白藜(white quinoa)、红藜(red quinoa )、蒙藜(mongolian quinoa)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干旱胁迫(DS)和正常浇水(CK)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用水、5%蔗糖和1%磷酸三种渗透调节剂对藜麦种子进行前处理后,对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处理,研究渗透调节剂处理种子对其幼苗的抗旱性指标影响,最后综合评价不同藜麦资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①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藜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积累逐渐减少,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②渗透调节剂处理过的藜麦种子,其幼苗的抗旱性变化不同,5%蔗糖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较水处理显著高22.22%;而1%磷酸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显著低于水处理,表明5%蔗糖处理可以提高藜麦幼苗抗旱性,而1%磷酸对藜麦抗旱性影响不显著。③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显示,4种藜麦资源的表现为红藜>白藜>蒙藜>黑藜。综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藜麦,应优选抗旱性强的红藜和白藜,5%蔗糖可以作为提高藜麦抗旱性的渗透调节剂。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青山阳坡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结构对树种抗旱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阳坡优势植物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黄刺玫(Rosa xanthina)5种旱生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测定不同植物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等13个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采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宽度、木质部面积6个指标对各植物的抗旱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灌木铁线莲的叶片厚度(319.30 μm)和小叶鼠李(5.06 μm)的角质层厚度较高。②黄刺玫的海绵组织厚度(45.99 μm)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32.89%)最低。③虎榛子主脉宽度(244.58 μm)和木质部面积(3 662.03 μm2)最高,而灌木铁线莲(9.66 μm)、小叶鼠李(9.24 μm)导管孔径较大。④根据隶属函数值得出5种植物抗旱性排序为:虎榛子(0.64)>灌木铁线莲(0.56)>小叶鼠李(0.51)>柄扁桃(0.46)>黄刺玫(0.36)。结果可为大青山阳坡植物抗旱机制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不同果农复合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并筛选出水源涵养功能主导因素。以陕西省马坊塬果-荒(M0)、果-草(M1)、果-蔬(M2)、果-粮(M3)4种果农复合经营模式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比4种果农复合模式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性,并评估果农复合模式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指数的影响。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生草处理、果蔬间作、果农间作下果园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优于人工除草样地。其中生草处理、果蔬间作、果农间作土壤容重分比人工除草别降低了15.13%,11.84%,11.18%;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43.76%,7.14%,120.46%。各果农复合模式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大小依次为M1(0.64)M3(0.59)M2(0.51)M0(0.38)。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总孔隙度、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子,3个土壤因子可解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变异量的95%。通径分析表明,总孔隙度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决策因素,容重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可持续土壤管理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