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蜂胶体外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活性,用细胞维持液将蜂胶稀释成10个浓度,加至长成单层的PK-15细胞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蜂胶对PK-15细胞的安全浓度;将蜂胶从最大安全浓度倍比稀释5个梯度,分3种加药方式(先加蜂胶后加PPV、先加PPV后加蜂胶、蜂胶和PPV同时加入)加至PK-15细胞培养体系中,用MTT法观察蜂胶对PPV感染PK-15细胞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K-15细胞培养体系中PPV含量,观察蜂胶对PK-15细胞清除PPV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1.2~250 μg/mL安全浓度范围内蜂胶组D570 nm值和PPV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表明蜂胶可增强PK-15细胞抗PPV感染及清除PPV的能力。蜂胶的这种作用效果与其浓度和加药方式有关,蜂胶浓度越高则效果越好;3种加药方式中,以先加蜂胶后加PPV方式抵抗PPV感染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蜂胶作为佐剂对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将20头25-30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均分为4组,1-3组分别颈部肌肉注射2 m L蜂胶、铝胶和油佐剂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第4组为空白对照组注射2 m L生理盐水,2周后以相同剂量进行第2次免疫。分别于首免后第7,14,35天颈静脉采血5 m L,采用MTT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变化,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FN-γ(Th1型)和IL-6(Th2型)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蜂胶佐剂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各细胞因子含量,效果优于油佐剂和铝胶佐剂。说明蜂胶提高细胞免疫的效果较好,可以作为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佐剂使用。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白头翁散对人工鸡白痢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通过人工建立鸡白痢模型,用白头翁散进行治疗,同时设氟苯尼考治疗对照组。观察各组鸡只的临床症状、质量变化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白头翁散与氟苯尼考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其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质量作用显著优于氟苯尼考组。结果提示,白头翁散对鸡白痢有良好疗效,具有降低鸡白痢患鸡体内毒素含量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通过测定四株德氏乳杆茵乳酸亚种H+-ATPase的活性,确定反应温度、pH值、底物添加量、培养时间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H+-ATPase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2℃;pH 7.5;ATP添加量为3 mmol/L;茵株最适培养时间为8 h和24 h.Mg2+、Na+、K+对四株茵的H+-ATPase活性均有促进作用,Mn2+、Ba2+、Al3+、Li+对这4株茵的H+-ATPase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Mg2+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Al3+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65.
李泽  靳烨  马霞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3):338-342
为研究宰后羊肉中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活化程度对糖酵解进而对肉质的影响,探讨肌肉宰后成熟的机理。将宰后羊肉分别放置在0、4和15℃下保存,在保存后的0~24 h内测定羊肉的AMPK活性、肌糖原(mg/g)、pH值和乳酸(μmol/g),在保存后的0~7 d内测定羊肉的剪切力、熟肉率、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和肉色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在15℃的羊肉具有最高的AMPK活化值(P<0.05),肌糖原和pH值下降快,乳酸蓄积多,剪切力的回降速度和熟肉率的回升速度快,MFI高,肉色变差最快。这说明宰后羊肉的保存温度越高,AMPK越容易被激活,肉的糖酵解和成熟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66.
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为口服液开发提供基础依据.采用一般检查方法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相对密度和pH进行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口服液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相对密度为1.06~1.10,pH为4.87~4.90.薄层色谱中,口服液样品中与对照品、对照药材在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67.
研究旨在确定蓝莲口服液对风热感冒的治疗效果。试验选择10日龄AA肉鸡采用高于其正常饲养温度4℃60 min,然后低于其正常饲养温度3℃60 min并且送风的方式,交替3次复制鸡风热感冒模型。选取感冒症状明显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蓝莲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饮水中按体重0.25、0.5、1 mL/kg添加,连用4 d,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各组采食饮水、证候评分及体温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蓝莲口服液对鸡风热感冒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的蓝莲口服液对采食量、饮水量、体温及证候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兽药对照组。研究表明蓝莲口服液可从解热等方面缓解模型鸡的感冒症状。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茵陈-大黄不同配比对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二者最佳配伍比例,为开发含有“茵陈-大黄”的新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试验选用茵陈和大黄1∶1、1∶2和2∶1三个不同配伍比例,再按照大黄同时下、后下进行煎煮;选取部分水煎液分别按照醇沉浓度为70%和80%水煎醇沉方法制备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水煎液、醇沉浓度分别为70%与80%的上清液、沉淀中绿原酸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的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1,提取出绿原酸含量为55.96 mg/mL;茵陈、大黄配伍后蒽醌类成分含量也有所提高,其中大黄酸含量提高最为显著,提取出大黄酸含量为20.83 mg/mL,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2。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含量在配伍比例1∶1、蒽醌类成分在配伍比例1∶2时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9.
70.
为给兽医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免疫增强剂,本试验通过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检测其免疫器官指数、脾细胞增殖活性、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等来研究刺五加多糖纳米乳(ASPS-NE)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显示:与CTX模型组比较,ASPS-NE高、中、低剂量组[100、50 mg/(kg·bw)和25 mg/(kg·bw)]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指数,极显著增强刀豆球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提高NK细胞的杀伤率(P<0.01),尤其以ASPS-NE中剂量效果最佳(P<0.01)。结果表明ASPS-NE可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力,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