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4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31篇
  60篇
综合类   320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通过对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sinensis)和俄罗斯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在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后发现:坡上土壤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沟底的土壤水分含量,坡上中国沙棘叶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比沟底明显增加,雌株的增加幅度大于雄株。在田间不同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沙棘叶片内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脯氨酸积累能力为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雌、雄株之间的差异为雌株>雄株。沙棘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沙棘叶片可溶性糖的积累能力因雌雄株和品种不同而出现一定差异,表现为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雌株>雄株。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叶片中的ABA显著增加,IAA和ZR的含量明显降低,GA的含量在胁迫初期升高,之后逐渐下降;中国沙棘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幅度小于俄罗斯沙棘,雌株的变化幅度小于雄株。综合沙棘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内源激素的变化,在干旱的适应性方面,中国沙棘和沙棘雌株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2.
环境条件变化对滇池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丽  杨浩  周健民 《土壤》2005,37(2):216-219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滇池表层新鲜沉积物和湖水为材料,研究了氧化还原状况、水体扰动、pH值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大大促进沉积物中P的释放,最大释放量为3.96mg。随着湖水pH值的升高,沉积物的释P量明显增加,碱性条件下P释放量是中性条件的几百倍。水体扰动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不大。不同环境因子相比,湖水在碱性条件下(pH10.5)P的释放速率最大,高达68.04mg/(m2·d),厌氧条件次之,变化在7.73~8.91mg/(m2·d),对照和扰动条件下P释放速率很低。湖水pH值增加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是滇池沉积物释P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森林植被之下地表枯枝落叶层对土壤发育过程、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的作用.[方法]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下不同堆积方式下,油松枯枝落叶被分解的特征.[结果]在人工露天堆积、油松林下自然堆积、人工林下堆积条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枯枝落叶层中碳、氮含量逐渐减少,灰分含量逐渐增加;在人工露天堆积处理下,枯枝落叶表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44.63%,而在人工林下堆积30 ~40 cm处有机碳含量最低,只有30.27%.在3种处理下,枯枝落叶层中碳氮比值都大于25,人工林下堆积最接近最佳碳氮比.[结论]3种处理方式下枯枝落叶分解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人工林下堆积、自然林下堆积、人工露天堆积.  相似文献   
74.
陕西省杨陵区农林局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农业、农村五项"工作,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在设施农业上开展了八项工作,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拱棚多膜覆盖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沼肥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推广。这8项技术的推广,使农户比以往种植增产20%~30%,部分种植户单棚收入可达到5万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75.
动物的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黑猩猩研究学家安德鲁·怀特恩说: “我们一直以为文化是我们自己区别于其他动物_的标志,但我们观察了动物王国后发现,动物拥有一系列完整的、我们必须称之为文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76.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对测定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常规方法——阿贝折射仪法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将测定糖液的浓度改为直接测定叶片的质量,通过测试不同蔬菜的组织材料,确定了改进后的测定方法——称重法。称重法操作简便,误差小。  相似文献   
77.
“全明星”──草莓优种高产栽培规范河北省阜城县农业局王子杰,陈金义,白志贞,付玉兰,王思中,高丽明大果型高产草莓优种──“全明星”,是由甘肃农科院于1985年从美国引进,已有十年栽培历史,其特点是果型长圆锥形,鲜红色有光泽,果肉淡红色,髓心小,第一序...  相似文献   
78.
苏丹草与高粱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秋文  高丽  张天真 《草业学报》2006,15(2):100-106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4个苏丹草和6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丹草和高粱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0(2n=20);苏丹草品种均为1A核型,并具有1对随体染色体,其中1、2号品种的第2对染色体为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3、4号品种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高粱品种除5号为1A核型、中间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的5个品种为2A或2B核型,且都有1或2对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9号品种还出现1对近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高粱8、9号品种各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数量分析表明,第1到第10对染色体长短臂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以及绝对全长在苏丹草和高粱2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苏丹草和高粱的遗传差异不在染色体长度上。  相似文献   
79.
鄂尔多斯沙地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垂直分布及影响微生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分布为秋冬季多于春和夏季,真菌数量的季节动态为夏季达到最高值,其他季节变化不显著。(2)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总体上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数量是下面3层(10-40cm)的1.05-9.79倍。(3)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明显,且细菌>真菌>放线菌,R/S值介于1.16-3.76之间。微生物根际效应的季节变化为春、夏季高于秋和冬季。(4)微生物分布与水热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细菌数量与水热组合条件共同作用有关,真菌受温度影响较大,放线菌对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80.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木立芦荟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木立芦荟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1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3.66%以上.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