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南省保亭县橡胶园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磷、钾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速效氮和速效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弱,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中等,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相关距离变化范围分别为6 938.8、18 040.8、6938.8 m。速效磷和速效氮的空间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速效钾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2)保亭县胶园土壤速效氮整体水平较低,主要为第四和第五等级;速效磷含量整体水平为中偏低,主要为中下水平的第四等级,速效钾含量整体水平较低,以第五等级为主。  相似文献   
42.
读了本刊2004年第1期所载《从蜂群春繁底蜂要足谈起》一文,发表些敝见。  相似文献   
43.
甘霖  高乐  陈丽娜  何鹏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7):1798-1805
【目的】基于SRAP分子标记分析油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油梨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份油梨种质为材料,从184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利用其对油梨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基于扩增结果,利用PopGene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利用NTSYS 2.1的UPGMA (非加权组平均法)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84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7对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利用该17对引物对50份供试油梨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2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06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2.12条,多态比率为63.75%。50份油梨种质材料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0844~1.4034,平均为1.249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0067~1.6028,平均为1.339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0642~0.1466,平均为0.143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0634~0.1759,平均为0.1308。大岭2号与油梨种质4号的遗传一致度最高(0.9237),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92),同时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365),表明大岭2号与油梨种质4号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最近。油梨种质5号与Fuerte间的遗传一致度相对最小(0.3765),且二者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8253),说明油梨种质5号和Fuerte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远。在遗传相似系数0.48处,50份油梨种质被分为四大类群,海南白沙油梨种质集中在第Ⅲ类群,海南儋州、广东湛江及广西南宁油梨种质在第Ⅰ、Ⅱ和Ⅳ类群中均有分布,表明海南儋州、广东湛江及广西南宁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结论】海南儋州、广东湛江及广西南宁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可为油梨亲本选配和育种等方面的创新利用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为了给十四五期间江西省水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采用GM(1,1)动态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水果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水果产业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苗木繁育体系不完善、营销手段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各主要水果的产量整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到十四五末水果总产量可达到680.70万t,其中主要水果橘子、脐橙、柑橘的产量将分别达到391.68、185.62、57.01万t.从江西省水果产业的发展情况看,应采取培养龙头企业、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针对性创意营销、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以保障江西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5.
<正>1后备母猪和母猪的空间要求欧盟的一些国家认为,集约化饲养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占地面积至少分别为1.64和2.25 m2,对于6头的动物群体的空间容量增加10%,≥40头动物群体同样减少10%,以确保母猪的福利。从养猪业的角度来看,空间要求对繁殖变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据报道,与对照相比,并没有发现50%或70%空间限制的后备母猪在发情期平均年  相似文献   
46.
阐明高州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品系选育提供技术指导。在广东省内高州油茶主产区,选择其成熟林分,开展样地调查,测定不同区域高州油茶果实性状,并采用生物学、遗传学和数量统计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高州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表现为连续性、正态性和集中性,符合数量遗传性状的特点。不同区域的果实性状存在差异性,具有地理多样性。11个果实性状指标可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0.6%。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异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鲜籽质量、干籽质量、籽粒数、干果质量、鲜果质量、果皮厚、鲜出籽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含水率、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47.
以接种3个SMV株系后分别表现无症状、花叶和坏死症状的大豆品系浙A8901为材料,研究3类症状叶片的生理指标差异,包括细胞超微结构、H_2O_2积累、水杨酸(SA)含量、光合作用及细胞病毒含量。结果表明:无症状叶片细胞中除叶绿体片层结构轻微扭曲外,其它细胞结构未见异常;CeCl_3标记H_2O_2电镜观察,发现H_2O_2仅在细胞壁外侧少量积累;在接种1d后SA含量较对照显著升高。花叶症状叶片细胞中出现髓鞘状结构和多泡体结构,核膜边缘有染色质凝集现象;细胞壁外侧观察到较多H_2O_2的积累;SA含量在接种后第2 d较对照显著增加。坏死症状叶片中细胞变形严重,细胞器解体,在细胞壁外侧和细胞质中均观察到H_2O_2的大量积累;接种后第2 d S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三类症状叶片的光合速率、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的测定发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8.
以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其耕地土壤的有机质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儋州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64 g/kg,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变异系数为48.05%,属于中等变异;其空间变异变程约为16.50 km,C0/(C0+C1)值为37.34%,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可反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大块状分布,有较强的连续性,其分布变异不显著,以3级含量水平分布范围最广;北部最高,其余区域(南部、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降低。这种空间分布可能与当地的地表形态、地质状况及土地经营利用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9.
植物物料及其生物炭对酸性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分别添加15 g/kg、45 g/kg和75 g/kg的椰壳、蔗渣和椰炭、蔗炭对酸性橡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添加植物物料及其生物炭均显著提高或提高了土壤pH、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且随着添加量的提升而升高;添加椰壳和蔗渣均显著降低或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添加椰炭15 g/kg、45 g/kg和蔗炭15 g/kg均显著提升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其余椰炭和蔗炭处理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但除15 g/kg椰炭和15 g/kg蔗炭处理外,其余椰炭和蔗炭处理均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且随着添加量的提升而升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主要是植物物料及其生物炭带入土壤中的钠、碳、钙、镁等影响了土壤pH和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且带入土壤中的钠、碳、镁越多,土壤pH、速效钾、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越高,而钙与土壤碱解氮之间则呈反向变化。此外,利用回归分析方程,通过对生物炭得率及带入土壤中相关养分的总量计算可知,椰壳制作为生物炭对土壤pH、速效钾、碱解氮提升效果更好;蔗渣直接施用对土壤pH和速效钾的提升效果更好;椰壳和蔗渣均直接施用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因此,生产中需根据土壤改良目的确定植物物料的施用方法和施用量。  相似文献   
50.
一株苄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利  王克柱  高乐全  文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80-11881
[目的]从长期使用苄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苄嘧磺隆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从河北保定农郊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苄嘧磺隆的微生物菌株。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筛选降解苄嘧磺隆的菌株,分别于18、48、72h取发酵液。用结晶紫染液涂片染色,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对涂片结果中菌体生长较好的菌种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含有除草剂苄嘧磺隆的初筛培养基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C1—11-2,它能够以苄嘧磺隆作为碳源生长。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该菌为黄单胞菌属(Xanthornonas)。[结论]为苄嘧磺隆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