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系统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Thunberg 5)个日龄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存在显著差异,1日龄飞行能力较弱,3日龄开始增强,5日龄达到最高峰;对5日龄成虫的4个温度和3个湿度梯度进行研究发现,适于飞行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温度在28℃以上,其飞行能力明显降低。温度在20℃时,草地螟阿格姬蜂雌虫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分别为1.123 h、0.990 km、0.849 m/s;雄虫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分别为1.250 h、0.929 km、0.838 m/s。在相对湿度40%、60%和80%时,雌虫的飞行时间分别为0.354、0.829和0.176 h;雄虫的飞行时间分别为0.428、1.071、0.313 h;飞行距离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与飞行时间相似。飞行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在相对湿度60%左右时,平均飞行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成虫飞行肌对其体内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采用室内生化法测定能源物质代谢相关5种酶,即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D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和3-羟酰辅酶A脱氢酶(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HOAD)活性的变化,并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能源物质利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不同日龄的两型亚洲小车蝗雌成虫体内5种代谢相关酶活性不同,初羽化时酶活性较低,随着成虫日龄增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多至7日龄或10日龄达到最大,13日龄和20日龄后酶活性略有下降。飞行状态下,成虫体内糖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在飞行前30 min内升高明显,之后上升缓慢或有所下降,至2 h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而脂类代谢相关酶和三羧酸循环关键酶的活性则随日龄不断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群居型亚洲小车蝗体内5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散居型。表明亚洲小车蝗飞行所利用的能源物质包括糖类和脂肪,远距离飞行以脂类能源为主。  相似文献   
13.
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食虫齿爪盲蝽成虫对枸杞木虱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4 9N/(1+0.313N)。捕食木虱数量随木虱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食虫齿爪盲蝽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43.089 0P-0.780 5,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5394P-0.378 7,饥饿48 h的食虫齿爪盲蝽的捕食速度与时间段关系的数学模型为V=2.128 1x-1.007 2。  相似文献   
14.
伞裙追寄蝇滞育期间主要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伞裙追寄蝇滞育过程中主要抗寒物质及其含量的变化,对伞裙追寄蝇滞育期间主要物质总糖、蛋白质和脂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糖原含量在滞育期高于非滞育期的浓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在蛹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73μg/mg、68.32μg/mg,两者差异显著。在伞裙追寄蝇进入滞育之前,非滞育期蛋白质含量较高,在蛹期达到最大值为78.34μg/mg;滞育期则为72.95μg/mg,二者差异显著。滞育和非滞育成虫体内的甘油含量很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除蛹期外,其他各时期伞裙追寄蝇的甘油浓度在滞育期高于非滞育期,且差异均显著。比较各物质含量可知伞裙追寄蝇滞育时的主要抗寒物质是糖原。  相似文献   
15.
高书晶  刘爱萍  李东伟  闫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35-12537,12547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内蒙古草原主要蝗虫种类的遗传进化与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蝗总科4科6属8种蝗虫的80个个体进行扩增,对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比较。[结果]7条引物共扩增出64条特异性片断,分子量大小为300~2000bp。8种蝗虫间遗传距离在0.2282~0.5896。带型显示,科内属间及属内种间多态性普遍存在。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结果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属内的种各自先聚为一类,其次是科内的种聚为一类。[结论]该研究可为内蒙古草原主要蝗虫的系统发育及演化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是草原蝗虫的主要优势种之一,为了明确亚洲小车蝗两型现象与形态特征的关系,本文利用11个形态指标和5个形态指标比值采用数值分类学的方法对两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形态指标在亚洲小车蝗种群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能量储存、运动和飞行相关的体长(L)、前翅长度(E)、后足股节长度(F)在群居和散居型种群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指标比值中,前翅长度和后足股节长度的比值(E/F)对两型蝗虫区分效果明显,群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的E/F比值在1.68~1.74之间,散居型成虫的E/F比值在1.44~1.59之间,群居型E/F比值显著大于散居型(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及其比值信息的综合指标,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84%,同时确定了E/F比值在两型区分上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亚洲小车蝗成虫两型现象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绿僵菌、白僵菌、0.3%印楝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生物农药用于大面积推广.研究表明,0.3%印揀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5种生物杀虫剂,药后11 d防效均在90%以上.几种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药后11 d防效在65%以上,白僵菌油...  相似文献   
18.
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对我国北方草原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2 h,分析成虫飞行能力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高密度种群的飞行能力较强,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15 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2 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弱,以13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20日龄显示出下降趋势。雌雄个体间飞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种群成虫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各日龄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同日龄的高密度区个体(P<0.01)。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水平下超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对8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条件下(474kg/hm2),穗部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作用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保证吐丝期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在低氮条件下,应注重选育穗粒数多、百粒重大、吐丝期叶绿素和灌浆期生物量高的耐低氮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先玉335是高氮高效型品种,高氮水平下金山27产量较低氮水平下高68.18%,先玉335产量在高氮水平下比低氮水平增加90.40%,可在高氮水平下加以利用,郑单958在低氮水平下产量高于高氮水平,是低氮高效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金冠1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番茄植株生育、氮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肥的施用量对番茄茎高和茎粗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10 kg/667m2的施钾量能显著促进果实中钾的积累,钾素的分配呈果>茎>根>叶的趋势,果实中含氮量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明显提高,在施钾量达到10 kg/667m2水平时,产量最高,平均为14 546.2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