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两型亚洲小车蝗卵巢发育的分级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是我国北方草原区的重要害虫,其聚集、迁移暴发给草原、农田及城市带来了恶劣影响。本文根据亚洲小车蝗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将其分为5个级别:I级为透明期,Ⅱ级为卵黄沉淀期,Ⅲ级为卵粒形成期,Ⅳ级为成熟待产期,Ⅴ级为产卵期。群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起始时间为羽化后5.20d,产卵时间为羽化后50.21d,发育历期为43.75d;散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起始时间为羽化后5.75d,产卵时间为羽化后52.25d,发育历期为46.50d,群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比散居型种群快,且两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从亚洲小车蝗发育繁殖角度验证了该蝗虫具有两型分化现象,且差异明显,同时对卵巢发育时间的研究可应用于亚洲小车蝗产卵期的预测预报,为田间蝗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 Cresson)寄生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一些影响因子(寄主龄期、寄主密度、雌蜂龄期及接蜂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茶足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为41.96%,其次是1龄若蚜,为32.61%;3、4龄若蚜的相对寄生率较低。茶足柄瘤蚜茧蜂在不同寄主密度下的寄生率有显著差异。雌蜂蜂龄对寄生有明显影响。随着蜂龄的延长,寄生率逐渐降低;随接蜂时间的延长,寄生率也逐步增加。但达到寄生高峰的接蜂时间,再延长接蜂时间,寄生率亦不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3.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进行的牧鸡治蝗试验结果表明,珍珠鸡、绿鸟鸡、麻鸡、柴鸡等4种牧鸡的治蝗效果均达到90%以上。其中,珍珠鸡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6.3%,防治效果依次为珍珠鸡>绿鸟鸡>麻鸡>柴鸡。减少牧草鲜草损失396 t,投入产出比1∶3.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亚洲小车蝗,分别为0.322 4和0.256 0;亚洲小车蝗27.6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2.3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黄胫小车蝗41.9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58.0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种群间变异均小于种群内变异.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亚洲小车蝗与黄胫小车蝗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地理上存在较大跨度的两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M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供试的50个个体分为两大聚类簇,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聚为一支,黄胫小车蝗2个种群聚为另一支.结论:RAPD分析方法可显示个体间的多态性,反映个体或物种间的细微差异,是区分近缘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5.
首次发现普通瑟姬小蜂可寄生于构杞瘿螨虫瘿内.通过对普通瑟姬小蜂的形态特征、与构杞瘿螨种群消长规律、温度及补充营养对其寿命的影响、温度对其羽化的影响、蛹期耐冷藏性等的初步研究表明,其6月中旬对枸杞瘿螨的寄生率最高可达80.8%;成蜂寿命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补充15%蜂蜜水,可显著延长;最适羽化温度为24℃,随冷藏天数增加,羽化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地区草地螟白僵菌不同地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间隔区)标记对采集自内蒙古3个地区的17株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了白僵菌在不同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21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ISSR引物,建立了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ISSR试验中,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0条带,其中87条为多态性条带,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6.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309,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6106。在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聚类分析中,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897,兴安盟地区和鄂尔多斯市地区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621。  相似文献   
37.
以亚洲小车蝗为研究材料,提出了使用液氮保存蝗虫样本的有效方法,并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分别对液氮速冻后保存、直接冷冻、无水乙醇保存和干制蝗虫标本进行了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在保存3个月后,检测蝗虫样本直接冷冻法和干标本提取的总DNA浓度较低,因而琼脂糖电泳检测亮度低;液氮速冻后保存和无水乙醇保存的蝗虫样本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大,琼脂糖电泳检测亮度高。表明液氮速冻后保存和无水乙醇保存的标本适合用于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对比,直接冷冻保存与液氮速冻保存结果得出,蝗虫在冷冻胁迫死亡的过程中有DNA降解发生。  相似文献   
38.
为筛选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响应高效氯氰菊酯胁迫的抗性相关基因和代谢通路,解析亚洲小车蝗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高效氯氰菊酯(LD10=0.008μg/头)处理48 h前后的亚洲小车蝗3龄蝗蝻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BLAST、edgeR以及Trinity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从亚洲小车蝗中共筛选到743个响应高效氯氰菊酯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08个上调基因和535个下调基因,其中有168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GO数据库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功能分类中,162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20条不同的代谢通路中,主要涉及核糖体、碳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其中多个代谢通路与昆虫抗药性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昆虫抗药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7个,包括编码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醇脱氢酶、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热激蛋白、羧酸酯酶、黏蛋白、多功能氧化酶以及羰基还原酶等蛋白的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在亚洲小车蝗响应高效氯氰菊酯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39.
不同寄主植物对黏虫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黏虫幼虫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选取了玉米、小麦、燕麦、老芒麦4种黏虫的禾本科寄主植物对黏虫进行饲喂,并测定黏虫3、4、5龄期幼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甘油酯的含量;测定了4种寄主植物粗蛋白及粗纤维的含量,并与黏虫能源物质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喂食燕麦的黏虫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263.84μg/mg,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P0.05);喂食4种植物黏虫体内甘油酯含量为106.69~152.23μg/mg,没有显著差异(P0.05);喂食玉米的黏虫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为68.64μg/mg,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P0.05)。寄主植物粗蛋白含量与黏虫体内能源物质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寄主植物粗纤维含量与黏虫体内能源物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不同寄主对黏虫幼虫体内能源物质有显著影响,且与饲喂的寄主植物所含物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3个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菌株均以有机碳作为碳源,且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蔗糖次之,而对于无机碳仅Bb S05菌株可少量利用。氮源以酵母粉培养效果最佳。当C∶N=40∶8时,3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产量最高。Fe3+、Mn2+微量元素组合对Bb D01促进作用最大;Fe3+、Zn2+组合,Fe3+、Zn2+、Mn2+组合对Bb S05有促进作用,而且Fe3+、Zn2+、Mn2+组合效果最佳;对Bb Y03而言,添加任何单元素或多元素组合对其菌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