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部分杧果品种果实若干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48.60μg/g FW,贮藏期为6~17 d,相对应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51%、14.44%、0.26%、127.36、127.05、23.01μg/g FW、10.17 d,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7个杧果品种的综合品质以留香杧最佳.完熟时绿色果皮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红色果皮品种,且糖酸比值和同酸比值显著高于红色与黄色果皮品种.多胚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胚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芒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中草药提取物对 2 种杧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 71 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杧果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和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抑菌活性以及对杧果(Mangifiera indica L.)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 20 mg/mL 浓度下,丁香、肉桂、花椒、八角、肉豆蔻、山萘、益智、胡椒、荜茇等 9 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该 2 株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大于 70 %,EC 50 的平均值为 4.30 mg/mL。在该浓度下,八角、荜茇提取物能有效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 92.32 %、88.01 %,对杧果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 55.07 %、56.79 %。  相似文献   
23.
芒果采后及贮藏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芒果是跃变型水果。采收后果实品质和代谢生理等发生重大变化,笔者从芒果果实的采后品质变化、呼吸强度、乙烯代谢、活性氧代谢、Ca2+对果实后熟的影响、逆境生理及不同采后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芒果采后和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芒果采后保鲜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4.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来自海南18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的893株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进行多菌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1.87%的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高抗菌株达9.63%,具有抗多菌灵的C. gloeosporioides菌株主要来自芒果、荔枝和龙眼等14种水果。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EC5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4.17×105倍,EC9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7.49×106倍。建议在热带亚热带水果病害防治中,慎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杀菌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25.
1994年 ,我们在辽宁省北宁市 1个果园发现 1株花盖梨半枯死树的一个枝条上所结的果明显大于同株其它枝条上的果 ,也明显大于同品种其它树上的果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该果园立地条件较差 ,土壤瘠薄。此树树龄 50年生以上 ,生长势较弱 ,主干的 2 /3已坏死 ,并有部分腐烂。变异枝长 1 .47m、粗 4.1cm,当时结果 2 0余个。在仔细查看枝条的发生部位、比较果实性状及植物学特征后 ,初步断定这个枝条为芽变枝条。随后对其进行了观察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叶片气孔和花粉观察叶片气孔系用纯酒精 (3份 )和醋酸 (1份 )…  相似文献   
26.
【目的】弄清采前使用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贵妃’杧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等指标的影响,指导TDZ在‘贵妃’杧果生产上合理使用,避免其滥用造成果实果皮滞绿、品质严重下降等不利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L~(-1))的TDZ在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结果】采前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TDZ增加了杧果的产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大果形指数,5和10 mg·L~(-1)TDZ处理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29.89%和33.56%,但20 mg·L~(-1)TDZ处理增产不明显;5、10和20 mg·L~(-1)TDZ处理无胚果单果质量分别增加56.78%、73.86%和110.56%;在生理成熟期,TDZ处理的果实颜色偏绿色;在完熟期,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花色苷含量较低。TDZ处理延缓了采后果实的转色及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果实的后熟软化推迟。TDZ处理的果实品质下降,果实的TSS含量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升高。另外TDZ处理可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炭疽病和蒂腐病)的发病率,延长杧果采后贮藏时间。在完熟期果皮中未检测到TDZ残留。【结论】‘贵妃’杧果采前喷施TDZ的适宜质量浓度为5~10 mg·L~(-1),于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果实适时采收,可以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并能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27.
以红杧六号和桂热82号两个杧果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品质特征及其构成,结果表明:红杧六号果实单果重、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桂热82号,而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低于桂热82号。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芒果果实共含3种糖、11种有机酸和4种类胡萝卜素,即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草酸、酒石酸、奎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和没食子酸;堇菜黄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其中,蔗糖、苹果酸和堇菜黄素分别为芒果的主要糖、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种类。两个品种果实不同糖、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多数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而言,桂热82号的果实品质和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28.
基于芒果果肉颜色的品质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芒果品种‘贵妃’为试材,利用光谱仪测定L、a、b值,同时测定果实的硬度及糖酸度,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基于颜色值的可溶性固形物(SSC)、硬度及可滴定酸(TA)的品质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R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及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0.962 2、0.946 4和0.959 2;均方误差分别为0.658 1%、0.992 7 kg/cm~2及0.827 5 g/L。预测集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 6、0.949 0和0.925 7;均方误差分别为0.626 7%、1.159 0 kg/cm~2和0.999 2 g/L。结果表明:芒果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可溶性固形物高于硬度和可滴定酸,基于‘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果肉颜色值快速检测可行。  相似文献   
29.
在开展芒果病虫害监测的过程中,海南省三亚市、东方市、儋州市等芒果产区遭受多个台风雨后,爆发1例危害十分严重的真菌病害——芒果枝枯病。本文阐述了芒果枝枯病的症状、病原菌的鉴定、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果农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2007年江苏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评定工作刚刚结束,根据江苏省科技厅苏科高(2007)169号文《关于认定2007年江苏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的通知》精神,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有两项产品"PHY型膨化机"、"SKGD型带式环流干燥机"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