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粒子表面抗原,是亚型划分的重要依据。从云南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中提取总RNA,采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分别扩增云南毒株10个HA和9个NA基因,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H9N2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9.7%;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2%~99.6%。在进化分枝中HA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枝的类CBJ194亚分枝,与CBJ194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0%~99.1%,NA基因属于CK/BJ/1/94和QaHKG1/97两个分枝。云南毒株HA裂解位点结构具有低致病性病毒分子特征;HA受体结合位点143、145、198和234位氨基酸存在变异,尤其234位氨基酸全部变为L,呈现了人流感受体结合特性。NA糖基化位点61~63、86~88部分毒株存在缺失,部分毒株在143~145位出现新的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22.
猪链球菌是猪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并且也会引起人的链球菌病。有35个荚膜血清型(1/21、~34),通常自发病或死亡猪体分离获得1,2,7,9型和14型菌株,其中2型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根据已知猪链球菌16 SrRNA及溶血素(sly)、谷氨酸脱氢酶(gdh)、荚膜多糖(cps)、胞壁蛋白或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mrp)、胞外因子(epf)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猪链球菌群和1(14),2(1/2),7型和9型特异性PCR或多重PCR,建立2型致病性菌株和1型高致病性菌株毒力鉴定PCR或多重PCR,用于检测和鉴别临床病料和细菌分离物中的猪链球菌,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与其他致病菌及其他血清的猪链球菌型无交叉反应,为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快速、简便和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3.
以分离自云南省的一株鸽源禽I型副黏病毒YN-P1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HN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经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YNP1毒株HN基因为1 716 nt。通过与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序列,发现所研究毒株YN-P1与TW95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8.3%;与ZJ1/Go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1.6%。  相似文献   
24.
猪瘟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一种主要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方法以及今后可能用于该病的各种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5.
鸭瘟病毒的PCR鉴定及相关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成了2对鸭瘟病毒引物,对云南省发现的1例鸭瘟可疑病例(YN-DPV01)进行PCR鉴定,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引物对被检测病料的扩增正确;所扩增的片段经序列测定与参考毒株p481的同源性为99.5%。  相似文献   
26.
自英国引进3株荧光素标记的针对狂犬病毒核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狂犬病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根据已知狂犬病毒核蛋白和糖蛋白基因序列,参照已发表文献,设计合成4对PCR引物和2对克隆引物,以弱毒疫苗毒株为阳性对照,建立狂犬病RT-PCR及套式PCR诊断技术。自牟定采集发病犬脑组织样品15份,免疫荧光及PCR诊断结果均为阳性。对病毒N基因和G基因全序列经RT-PCR扩增,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测序(登录号分别为:EU095330、EU253477),并与已知代表毒株对应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牟定狂犬病毒属于基因Ⅰ型和血清Ⅰ型毒株,与近年从广西、浙江、江苏、湖北等省分离的毒株遗传关系密切,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同一小分支并均属于亚组群Ⅱ毒株。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兵动物采血,每周1次,11、12月每月采集一次,进行EHDV抗体、抗原监测和病毒分离。针对致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EHDV群特异性S7基因片段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同时利用EHDV-1、-5、-6、-7、-10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2014-2016年江城县牛EH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58.6%和75.4%;3年期间共监测到15头EHDV抗体阳性黄牛,并从中分离到20个可致细胞病变样品,经RT-PCR确认为EHDV,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有11个毒株与1997和2003年日本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9个毒株与1977和1981年澳大利亚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5个毒株与2015年广西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3年期间在山羊体内未检测出抗体,未发现抗原阳性动物;经中和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20株毒株包括EHDV-5、-6、-7、-10型4种血清型,感染时间均在5~9月之间。本研究发现,江城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EHDV同时流行,2014-2016年EHD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亟需加强对EHDV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的持续研究,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28.
为了快速检测无临床症状的山羊是否感染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根据Gen Bank中伪结核棒状杆菌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基因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测定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建立山羊伪结核病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在20μL扩增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20μmol/m L,探针浓度为0.45μmol/m L,退火温度59℃时最佳;最低可检测出4.6×102个拷贝数的细菌DN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是0.996。同时,对Taq Man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进行了比较,前者的敏感性是后者的1 000倍;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出的阳性率为68.5%(37/54),常规PCR检出的阳性率为53.7%(29/54)。研究表明: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较高,有特异、敏感且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9.
云南省土杂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云南省土杂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别在云南省楚雄、安宁和石林等地采集出现呼吸系统疫病土杂鸡的喉气管、肺脏、脾脏等组织样品57份,采用RT-PCR或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鼻气管鸟杆菌、副鸡嗜血杆菌和支原体等传染性疫病病原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有3份样品检测显示新城疫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5.26%;4份样品检测显示禽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7.02%;1份样品检测显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1.75%;11份样品检测显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19.30%;19份样品检测显示鼻气管鸟杆菌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33.33%;28份样品检测显示副鸡嗜血杆菌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49.12%;48份样品检测显示支原体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84.21%;9份样品未检测到上述病原核酸,占检测总数的15.79%。说明云南省土杂鸡呼吸系统疫病由多种病原引起,其中以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