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森林地下火是一种缓慢、无焰、持续时间长的阴燃,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的预防、监测、扑救提供参考。  方法  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林型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数据,使用SPSS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Origin软件绘图,研究3种加热时间和5种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蔓延速度和不同深度最高温度的影响。  结果  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深度3 cm处燃烧最高温度只受加热时间的影响且差异显著(P < 0.05),而腐殖质粒径对其的影响则差异不显著(P > 0.05);深度6 cm处的燃烧最高温度分别受加热时间(P < 0.05)和腐殖质粒径(P < 0.05)的影响;当深度大于6 cm后燃烧的最高温度则只受腐殖质粒径的影响并且差异显著(P < 0.05)。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的蔓延速度则只受腐殖质粒径的影响,不同腐殖质粒径之间的蔓延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  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3和6 cm处的最高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加热2 h时的燃烧温度最高;垂直燃烧深度9~21 cm时,腐殖质粒径40目的燃烧温度最高;不同腐殖质粒径对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蔓延速度的影响中,腐殖质粒径20目的蔓延速度是最快的;腐殖质粒径60目时,是地下火燃烧过程中的临界,燃烧的最高温度和蔓延速度都较低。   相似文献   
92.
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雅兰  孙可  韩兰芳  高博 《土壤学报》2022,59(2):364-380
微塑料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具有稳定性高、粒径小及迁移性强等特性,能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并且充当各种污染物迁移的载体,甚至通过植物富集等方式经食物链逐级传递,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由于土壤基质的复杂性和分析技术的限制,关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尚存很多空白。开展土壤微塑料分析技术的研究是探索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评估微塑料生态风险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和识别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土壤样品的适用性,并对未来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文章认为,密度分离法作为最常用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且分离效果良好,但存在无法有效去除有机物和分离小塑料颗粒(<50μm)的问题;新兴的加压流体萃取技术会对微塑料结构造成一定破坏,但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效率高,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他替代方法(如油提法、磁性分离法等)的应用相对有限,其对土壤样品的适用性还有待研究。不同强度的消解方法均会对微塑料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增强有机质消解效率往往以牺牲微塑料回收率为代价。现阶段的识别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借助显微镜的目视鉴...  相似文献   
93.
基于Mixture模型的叶片式抛送装置内气固两相流模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为了揭示叶片式抛送装置抛送物料时内部气流和物料复杂的流动特性以优化设计和指导运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抛送装置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抛送装置内物料运动的高速摄像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物料速度的模拟值和高速摄像实测值基本吻合。在分析了物料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其叶片数、进料速度以及物料体积浓度的不同变化作了对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可预测叶片式抛送装置的输送性能以及最佳喂入量;4叶片较3和5叶片更有利于抛送;进料速度对物料在叶轮区的体积分布规律影响较大,在最佳喂入量范围内,进料速度越大,出口处物料浓度越大,抛离速度也越大,装置输送性能越好;超过此范围时,随进料速度增大,进料口处物料浓度增大而出口处物料浓度减小,装置极易堵塞;进料口物料体积浓度的变化只影响抛送叶轮内以及圆形外壳出口区域的物料体积浓度,而对其物料速度分布规律及速度大小影响不大。该研究可为叶片式抛送装置工作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将132只湖羊羔羊按断奶日龄随机分为30日龄组、45日龄组、60日龄组和对照组(随母哺乳至75日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瘤胃形态参数的影响,以确定湖羊羔羊适宜的断奶日龄.结果表明:30和45日龄组与对照组相比,羔羊早期生长缓慢,但60日龄之后生长加快,且以45日龄组增加最快.140日...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讨绵羊小反刍兽疫(PPR)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针对羔羊不同日龄制定最优免疫程序,为有效预防PPR提供理论依据,对某养殖场的20只待产母羊及其所产的20只羔羊分别于不同时期进行PPR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母羊在接种疫苗后第14 d抗体阳性率为80%,第21 d抗体阳性率达到90%,第28 d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羔羊在出生第7 d、第14 d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第28 d、第45 d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85%,说明羔羊在45日龄以前均可得到母源抗体较好的保护,可以防止PPRV早期侵入。羔羊60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下降为70%,90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降为45%,说明随着羔羊日龄的增加,母源抗体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建议羔羊在60日龄左右进行PPR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6.
H5N1亚型流感病毒是目前在亚太地区蔓延的人禽流感病毒,在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公共健康卫生。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对H5N1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助于更好地预防禽流感病毒传播、预测未来大流行病毒的变异和走向。  相似文献   
97.
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或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参与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在很多生物效应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综述通过介绍FAT/CD36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生物功能,阐述其与动物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并就FAT/CD36在动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98.
将132只湖羊羔羊按断奶日龄随机分为30日龄组、45日龄组、60日龄组和对照组(随母哺乳至75日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瘤胃形态参数的影响,以确定湖羊羔羊适宜的断奶日龄.结果表明:30和45日龄组与对照组相比,羔羊早期生长缓慢,但60日龄之后生长加快,且以45日龄组增加最快.140日...  相似文献   
99.
以万寿菊"蒙菊一号"植株及不同部位添加物为试材,采用离体毒力测定及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万寿菊对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以期初步评估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蒙菊一号"植株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1.400%的提取物处理线虫36 h校正死亡率为94.51%。毒力方程为y=-0.524+2.045x,r=0.986,LC50=1.803 mg·mL-1。不同部位植株添加物对根结线虫的抑杀作用不同,杀线活性依次为花、根、茎、叶(花、根抑杀效果差距不显著(P<0.05))。盆栽试验中1.400%的根粉碎物能显著降低土壤中虫口密度,根虫口抑制率为79.16%。表明万寿菊"蒙菊一号"植株添加物防治根结线虫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场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须合理防控,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企业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提出了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养鸡场预防鸡大肠杆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