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3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4篇
  32篇
综合类   312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 高粱单位面积产量是由穗粒重和穗数决定的。穗数是人为控制的栽培因素,当密度一定时,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穗粒重的大小。穗粒重是由穗粒数和千粒重两个因素决定的。研究表明,千粒重遗传力高,稳定性强,目前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现阶段高粱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仍  相似文献   
52.
53.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高粱生育期遗传模型进行了测验。结果表明,高粱生育期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显性效应不明显.但上位性效应却比较明显;控制生育期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生育期的遗传.增效等位基因即晚熟基因为显性.且这种显性为超显性。  相似文献   
54.
绿色食品粒用高粱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也是中国北方主要旱粮作物。由于高梁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因此高梁多种在边远的干旱、半干旱或低洼易涝地,有利于绿色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55.
56.
57.
近年来,随着作物育种工作的进展,一批批新品种相继问世,品种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这就要求品种推广的速度也要跟上,否则新品种未等推广就可能被淘汰。那么怎样使新品种迅速推广,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良种良法相结合。在选育出新的品种之后和大面积推广之前,根据品种特性、发育规律,结合本地条件,采用生产上主要栽培措施,精心地试验设计,认真管理,探讨最优化的栽培方法,我出适应该品种栽培的配套技术,指导大田生产,使良种充分发挥生产力。二、建立协作组织,搞好横向联合。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种子公司组成协作组,由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原种供应和栽培技术服务,种子公司负责良种生产、预定和销售等,分工协作,尽职尽责。三、保持新品种的种性。在新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品种纯度,特别是杂交种的纯  相似文献   
58.
59.
60.
1选育过程吉杂98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4190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123为父本,于1999年组配而成。4190A是从(1105B×麦辽B)×TAM428B的后代选系转育成的不育系;吉R123是1991年用复交品系319-4与稳定恢复系吉R132杂交,从后代中精心选择出的大穗、中秆、株型好、配合力高的恢复系。该杂交种2000-2001年在吉林省农科院高粱育种圃进行产量比较和杂种观察,2002-2003年参加吉林省高粱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03-2004年参加全省高粱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同年进行抗病鉴定和品质分析;200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杂交种属中晚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