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8篇
  26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61.
利用CNKI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和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1954~2013年发表的论文,包括的年度分布、作者分布、学科类别、作者单位分布,以及研究层次、论文项目资助来源、文献来源中文关键词和论文被引频次等指标,以期为热科院的科学研究总结经验,对未来科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2.
高静 《养殖技术顾问》2010,(11):203-203
畜牧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产值的高低,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标志着畜牧业发展的程度与水平,也是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指标。影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寄生虫病严重地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3.
研究前期筛选了3种对凡纳滨对虾多酚氧化酶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巯基化合物(L-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和N-乙酰-L-半胱氨酸),为进一步探讨它们对凡纳滨对虾的防黑变效果,以无菌水、亚硫酸钠和4-己基间苯二酚(4-HR)处理为对照,利用黑变评分、相对灰度值、感官评价、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pH值等指标评价其对4℃贮藏的凡纳滨对虾的防黑变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无菌水处理组相比,3种巯基化合物对凡纳滨对虾均具有较好的防黑变效果,当贮藏到10d时,L-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和N-乙酰-L-半胱氨酸处理虾体的黑变评分分别为3(±0.81)、3(±0.81)和5.33(±0.73)分,均未超过最大可接受值6分,而且与亚硫酸钠的防黑变效果相当,但弱于4-HR;但3种巯基化合物对凡纳滨对虾不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因此,3种巯基化合物可代替亚硫酸钠作为有效的虾类黑变抑制剂,但是如果要同时对虾进行保鲜,必须与其他抑菌物质复配。  相似文献   
264.
为了能够实现实时监测黄山毛峰的储存期和陈化度。采用PEN3电子鼻检测6种黄山毛峰在4℃、室温、35温度条件下储存一定时间后茶汤气味指纹的变化数值。结合传统的感官审评,通过典则判别分析和Bayes判别模型来探究电子鼻气味指纹与毛峰储存期和陈化度的相关性。通过电子鼻可以有效的测定储存期茶叶香气的变化,实现较好的区分。分别建立三个温度下毛峰储存期和陈化度的Bayes判别模型,用舒城毛峰、霍山黄芽、炒青和六安瓜片4种绿茶来验证模型,结果显示储存期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85.94%、95.31%和92.19%;陈化度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1.78%、81.82%和89.61%。因此利用电子鼻可能实现毛峰早期储存时间和陈化度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65.
为了探讨高密度CO_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诱导蛋白质形成凝胶的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DPCD处理压强、温度和时间对虾肌球蛋白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和对虾肉糜凝胶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PCD处理压强和温度对虾肌球蛋白溶液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有显著影响,处理时间对肌球蛋白溶液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增加处理时间,可以形成更加紧实的凝胶。在40℃和5~30 MPa时虾肌球蛋白溶液形成凝胶的临界质量浓度为14 mg/mL,在50℃和5、10 MPa时虾肌球蛋白溶液形成凝胶的临界质量浓度为12 mg/mL,在50℃和15~30 MPa时虾肌球蛋白溶液形成凝胶的临界质量浓度为11 mg/mL,在60℃和5~30 MPa时虾肌球蛋白溶液形成凝胶的临界质量浓度为10 mg/mL。DPCD处理压强和温度对虾肉糜的凝胶强度也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压强增加和温度升高,虾肉糜凝胶强度呈增加趋势(P0.05);在50℃和25 MPa下处理虾肉糜20 min,形成的凝胶强度较好,达到了(14.28±0.57)N·mm。DPCD处理温度越高,虾肌球蛋白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就越低,而虾肉糜形成凝胶的强度越高;DPCD处理压强越高,虽然对虾肌球蛋白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影响较小,但能使虾肌球蛋白和虾肉糜形成凝胶的强度增加。从分析中还可以推断,DPCD低压(5~10 MPa)诱导虾肉糜形成凝胶主要是热效应的作用,DPCD较高压强(10 MPa)诱导虾肉糜形成凝胶是热和CO_2分子效应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DPCD诱导蛋白质形成凝胶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66.
【目的】分析拟南芥中仅含START结构域(the lipid/sterol-binding St AR-related lipid transfer protein domains)亚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元件及表达特性,阐明启动子元件与表达特性的相互关系,为明确仅含START结构域亚家族的生物学功能,解析植物生长发育机理、更好地促控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仅含START结构域亚家族6个成员的亲缘关系及各自启动子区所包含的所有元件,对启动子元件的功能进行分析和分类;利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亚家族成员的表达特性;用突变体分析确认基因的功能;分析通过启动子元件分析预测的基因功能与通过突变体分析确认的基因功能间的相关性,为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分析提供科研思路和方法。【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拟南芥中仅含START结构域亚家族成员共6个,分为3个分支,每个分支一对基因,每一对基因中均有一个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高转录水平元件5′UTR Py-rich stretch,6个亚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区均含有多个光、激素和逆境响应元件,也存在各自特异的响应元件;用real-time PCR分析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一致:At3g1306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分支的At1g55960,At3g2308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分支的At4g14500,At1g6472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分支的At5g54170。组织定位分析表明亚家族成员有特异的时空表达特性:At3g13062和At1g55960在幼苗期就有明显表达,但At3g13062主要在子叶、下胚轴和根中表达,而At1g55960主要在根中表达量较多;在成苗期拟南芥中,At3g13062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在根中表达量较少;而At1g55960在成苗期拟南芥的叶片和根系的表达量均较多;At3g23080和At4g14500在幼苗期表达量较少,而在成苗期表达量增加,At3g23080主要分布于莲座叶中,At4g14500主要分布于莲座叶叶柄部。上述结果表明仅含START结构域亚家族成员可能在拟南芥不同时期和不同的部位分别行使着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启动子元件分析发现,各个基因均具有胚乳特意表达的Skn-1 motif元件,暗示着该家族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胚乳的发育,进而影响种子的活力和萌发;通过对At3g23080和At4g14500的T-DNA插入突变体种子的分析表明,At3g23080和At4g14500表达量下降均会导致种子活力和萌发率的下降,这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一致。【结论】拟南芥中仅含START结构域的亚家族有6个成员;6个亚家族成员可能在光、激素和逆境调控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含START结构域的亚家族6个成员虽然同源关系较近,但具有各自的时空表达特性,在拟南芥的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执行着各自的功能。基因启动子元件与基因功能有直接关系,启动子区具有胚乳特意表达Skn-1 motif元件的At3g23080和At4g14500表达量下降均会导致种子活力和萌发率下降。  相似文献   
267.
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图书馆的影响,对图书馆的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68.
复合脂肪酶催化黄连木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丽媛  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3886-3887
[目的]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连木籽油为原料,复合酶为催化剂,通过黄连木籽油与乙酸乙酯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不同因素(复合酶比例,油酯摩尔比,有机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碱加入量)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结果]生物柴油得率在复合酶比例和反应时间达到最佳条件(1∶5、15 h)前快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在油酯摩尔比、有机溶剂、反应温度、有机碱加入量达到最佳条件(1∶7、叔丁醇5 ml、45℃、油重的10%)前,生物柴油得率快速增加,而后剧烈下降。[结论]以黄连木籽油为原料,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得率为54%。  相似文献   
269.
提取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 DC.)、小叶小花棘豆(O.glabra var.tenuis)、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 Ledeb.)、砂珍棘豆(O.racemusa Turcz.)、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 (L.)J.N)、黄毛棘豆(O.ochrantha Turcz.)基因组DNA,扩增其5.8SrDNA/ITS序列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疏毛棘豆(O.pilosa)和长白棘豆(O.anertii)5.8S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利用MEGA4.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旨在为棘豆属下种间及种下分类研究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砂珍棘豆和黄毛棘豆构成姐妹群,并在部分地理种群上混杂,认为将三者归入真棘豆亚属Subgen.Euoxytropis轮叶棘豆组Sect.Baicalia Stell.ex Bunge更合理.小叶小花棘豆与小花棘豆亲缘关系很近,支持将其视为变种的观点.刺叶柄棘豆的不同地理种群形成两大分支,对其在亚属水平上的分类还需进一步商榷.研究赞同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认为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植被类型和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0.
Total yields of vine tip of seven varieties of Leaf-vegetable sweetpotato during 2006-2007 were investigated; proportions of the weights of leaf, leaf stalk and stem in total vine tip yield and their changes among varieties and during topping stag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ine tip yields of sweetpotato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either varieties or topping stages; leaf yield accounted for about 51% of total vine yield, and changes in leaf yield among topping stag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among varieties; while yields of leaf stalk and stem each accounted for 25% of total vine tip yield, their changes among variet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mong topping stage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e yield composition of vine tip of Leaf-vegetable sweetpotato,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breeding and cultivating new Leaf-vegetable sweetpotato variet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