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为了减轻水稻干尖线虫病对水稻育种和水稻生产的影响,在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病严重的试验田取种作为试验用种,以17%杀螟·乙蒜素和25%劲护氰烯菌酯为试验药剂对附带病源的种子进行浸种试验。结果表明,17%杀螟·乙蒜素可有效抑制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并且对稻种发芽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单一采用25%劲护氰烯菌酯浸种不仅对水稻干尖线虫病无效,还会促进干尖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正河道通常都是修建在水边,在河网密集的地区,各种河流交织就会形成相应的城市环境。该城市环境的形态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逐渐成形,并且还在不断的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一些河道也因为泥沙量的增多而出现了堵塞的情况,导致排水不够流畅,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要针对水利工程中的排涝引水河道进行有效的整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用水利工  相似文献   
23.
为指导水稻生产、减药增收,以龙粳31为植物材料,采用生产中用量较大的几种壮秧剂,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浸种剂、种子包衣剂设置14个处理进行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壮秧剂和种子处理剂对青枯病、立枯病、恶苗病等水稻苗床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劲护浸种和苗元道壮秧剂育苗可有效防治黑龙江省苗床主要病害。其中,对青枯病防效84.72%,对立枯病防效93.06%,对恶苗病防效92.42%。同时,使用该方法育苗每100 m~2苗床可节省成本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4.
25.
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是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着的水危机的关键举措.农田灌溉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农田灌溉节约用水是当前社会节约用水工作的核心环节.由于节约用水涉及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所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正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它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各级政府及专家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也越来越关切。虽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下面我们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从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和水利部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每年  相似文献   
27.
绥粳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3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垦稻1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早熟优质粳稻新品种,2014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逆性好,品质优,口感好。  相似文献   
2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追求优质、营养和绿色食品。为了身体健康,减少"病从口入",绿色、天然、无公害食品,肉质好、口味佳鸡蛋、鸡肉受到了广大消费者欢迎。因而,以引进优质品种、新技术应用、规模化进程为特征的新一轮"禽业革命"开始了,养鸡业呈现向以下几个方面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玉米综合产量的提高是以优良玉米品种为前提,与科学合理的生产栽培技术及自然生态条件等共同互作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了玉米机械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对玉米育种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玉米生产需求,从种质改良、育种团队建设、育种目标确立、育种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0.
水稻新品种绥粳26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成,其母本为龙育03-746、父本为牡99-1696。该品种属于长粒型,具有优质、早熟、多抗等特点,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从育苗、移栽及大田管理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