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BD的RT-PCR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IBDV各致病型毒株的序列,在VP5和VP2的重叠基因区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对2株参考毒株和8份疑似IBD的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了明显的阳性扩增结果;而对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鸡病病原: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大肠杆菌均没有扩增到任何片段。利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IBDV病原常规鉴定,结果证实5份病料呈现IBD阳性。表明建立的IBD的RT-PCR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临床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料,经处理后进行细胞培养、电镜观察、半数细胞感染量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RT-PCR检测,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株在Marc-145细胞上连续4代后出现特异性细胞病变;电镜观察到直径50~80 nm的病毒粒子,有囊膜;TC ID50为10-4.7/0.1 mL;与美洲型PRRSV阳性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特征性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回归40日龄血清阴性仔猪可出现PRRSV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且可检测到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分离株为PRRSV,命名为PRRSV-SCH07。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鸡气管黏膜上皮细胞(Chicken trachea epithelium cells,CTECs)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s)共培养体系,为CTECs体外培养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细胞套皿培养方法,使CEFs与CTECs体外共培养在一个营养体系中,用含有不同促细胞生长因子(氢化可的松(HC)、转铁蛋白(TF)、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或牛垂体提取物(BPE))和血清(胎牛血清、鸡血清)的培养液培养,观察各组CTECs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记录CTECs体外生长增殖的特点。【结果】与单独培养的CTECs相比,共培养体系中的CTECs体外贴壁、生长增殖能力均显著提高,72h能够铺满整个培养皿,并呈典型的上皮细胞"铺路石"状排列。共培养体系中的CTECs,在缺少3种重要哺乳动物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培养所需的促细胞生长因子培养液中,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能力,大大降低了CTECs的培养成本。【结论】成功建立了CTECs与CEFs的共培养体系,为CTECs的体外培养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动物医学专业在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及其成绩评定方法、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和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对国内同类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在已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HPS)、多杀性巴氏杆菌(Pm)、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的优化,利用一次PCR反应可同时扩增出APP的256 bp、Pm的457 bp、HPS的822 bp的特异性片段,建立了HPS、Pm、APP的多重PCR实验室诊断方法。该复合PCR可检测60 pg的HPS、120 pg的Pm、50 pg的APP。利用该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猪体内分离到的39株细菌,结果显示HPS、Pm、APP分别为12、16、2株,对39份病料的检测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可见该方法适用于HPS、APP、Pm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6.
猪瘟病毒蛋白NS3被认为与培养细胞发生病变存在紧密联系,为了进一步探讨NS3蛋白单独作用及其表达水平对培养细胞CPE发生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2种携带NS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牛源细胞MDBK中表达NS3蛋白,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宿主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种载体均在MDBK中成功表达NS3蛋白;其中pCD-NA3.1-NS3质粒所表达的目的蛋白量较大,并使宿主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NS3蛋白大量表达的宿主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猪瘟NS3蛋白可以不需要猪瘟病毒其他蛋白的参与,具有直接造成宿主细胞发生病变的能力,但较低的蛋白存在水平并不能对宿主细胞造成可检测的损伤,推测活体内若能有效干扰瘟病毒NS3蛋白的产生或其功能可能会降低猪瘟或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病率或使临床表现减轻。  相似文献   
27.
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进行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目的与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特点,对兽医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了改革,以期获得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为筛选出致病力强、抗原性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2,SS2)制苗用菌株。以6株临床分离SS2强毒株为受试菌株(编号为HF1、XC1、HF2、HF3、BZ1、BB1),通过改良寇氏法测定菌株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ELISA检测新西兰大白兔和昆明鼠血清的抗体效价测定反应原性,昆明鼠及斑马鱼免疫攻毒试验测定免疫原性,同时连续传代培养受试菌株,检测第10代、20代和30代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血清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BB1、BZ1、XC1、HF1、HF2和HF3对昆明鼠的LD50分别为3.72×109、3.31×108、1.58×109、1.00×109、5.01×108和3.24×108 CFU·mL-1;对斑马鱼的LD50分别为3.31×103、0.93×102、6.03×103、3.39×104、0.62×102和2.34×103 CFU·mL-1。ELISA抗体效价测定和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F2、HF3和BZ1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均优于HF1、XC1、BB1。HF2、HF3、BZ1在第10代均出现致病力减弱,其中BZ1传至20代、30代时仍呈现下降趋势,而HF2和HF3则趋于稳定。灭活全菌体HF2、HF3的血清抗体效价均由第10代1∶51 200下降至第30代的1∶12 800,而BZ1则由1∶12 800下降至1∶6 400。HF2、HF3、BZ1对昆明鼠和斑马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80%、80%~60%、80%~40%和66.7%~60%、80%~60%、60%~53.3%。结果表明,HF2和HF3具备毒力强、抗原性好、遗传稳定的特性,可作为SS2制苗用菌株。  相似文献   
29.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所特有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在我国,自1978年在上海自美国进口的种猪中发现以来,相继在某些省区有本病和类似本病的报道。1984年4月在我省某种猪场发生了一次疑似猪痢疾的流行,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江淮地区猪链球菌(SS)和肠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或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临床耐药性,本研究对江淮地区临床病例196株分离菌进行SS与肠球菌的鉴定,采用PCR方法进行SS及其1、2、7、9血清型和mrp、ef、sly毒力基因型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SS和肠球菌基因型;K-B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在196株分离菌中,鉴定出112株SS,40株肠球菌。血清型2型SS 44株(39.3%)为优势血清型,ef^-/mrp^-/sly^-型SS 36株(32.1%)为优势毒力基因型,Ps28 18株(16.1%)和Ps27 14株(12.5%)为优势PFGE基因型。肠球菌中屎肠球菌21株(52.5%)为优势菌,Pe12 9株(22.5%)和Pe7 7株(17.5%)为肠球菌优势PFGE基因型。SS和肠球菌对20种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8种以上药物的菌株数分别占85.7%(96/112)和95%(38/40)。结果表明,江淮地区SS和肠球菌种型复杂,已经成为引起猪细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分离菌株PFGE基因型均呈多态性,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遗传变异。SS PFGE基因型与血清型、毒力基因型不呈现相关性。菌株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普遍,且耐药谱越来越广。本研究为江淮地区SS和肠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