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筛选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佐剂,将5种佐剂(聚合物佐剂、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蜂胶佐剂、弗氏佐剂、铝胶佐剂)分别与3株猪丹毒丝菌株(AEr21、AEr31和AEr32)制备成15种灭活疫苗,经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后分别免疫小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TNF-β、IFN-γ、MCP-1)。通过腹腔注射和灌胃2种方式对免疫后小鼠进行攻毒,计算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5种佐剂与3株猪丹毒丝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均可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疫苗免疫组诱导小鼠产生的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最高,与铝胶佐剂、弗氏佐剂疫苗免疫组差异显著(P<0.05),与聚合物佐剂、蜂胶佐剂疫苗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0.05);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疫苗免疫组在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最高,对腹腔注射和灌胃攻毒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80%、60%和100%、100%、80%。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可作为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制备的候选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52.
安徽IBV地方株AH1-99株S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RT-PCR技术扩增出IBVAH1-99株的S2基因cDNA,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S2基因全长共1881个核苷酸,编码62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IBVS2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72.5%~88.99,氨基酸的同源性为70.3%-88.0%;在895nt-900nt处插入了GCG ACT 6个碱基,在1441nt~1446nt处缺失了ATTACT6个碱基。  相似文献   
53.
在当涂肉厂生产实习期间,发现了极少数屠宰猪的心脏出现了“血晕”。所谓“血晕”意指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在猪心脏靠近心尖部有一圈完全或不完全的、宽窄不一的出血环。由于未见报道,因此为了探讨它的成因,对“血晕”进行了细菌学和病理学的检查。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猪白肌肉是一种异常肉,欧美称为PSE肉;也有称为水样肉;日本称为煮肉;我国一般称为白肌肉。世界许多国家均有发生,美国发生率为18~25%,日本为8.5~11.5%,西德为17%。这种肉苍白、湿润、多汁、肉质松弛脆弱,加工过程中损耗减重多,肉味不佳,严重影响了肉品质量,特别是在加工袋装分割肉过程中需要修割较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白肌肉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对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对解决白肌肉总是有些帮助的。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安徽地区不同规模猪场猪伪狂犬野毒(PRV-gE)的感染情况,为防控猪伪狂犬病(PR)提供科学依据,本调查应用ELISA方法,对2012年8月~2015年12月来自224个不同规模猪场的11 855份血清样品进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14.03%,2012年8月~2015年12月分别为2.76%、5.12%、11.61%、26.61%;育肥猪、哺乳仔猪、母猪、保育猪、后备母猪及公猪依次为31.02%、29.27%、27.46%、22.29%、22.22%、18.52%,皖北、皖南和江淮地区分别为28.59%、9.59%、6.49%。猪场总阳性率为41.96%,大型规模场、中等规模场、小型规模场及散养户分别为4.74%、17.00%、23.15%,皖北、皖南和江淮地区分别为48.48%、35.71%、38.53%。结果表明,安徽地区猪群中PRV感染逐年上升,皖北地区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小型规模场及散养户的感染尤为严重,育肥猪和种猪带毒是伪狂犬病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养殖方式、疫苗免疫、生物安全等因素均对PR的流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6.
57.
沙门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由于在食用动物中使用抗生素造成沙门菌多重耐药性增加,耐药菌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品或直接与动物接触而使人感染.细菌多重耐药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方式是通过细菌之间的基因水平传播从环境中获得耐药基因,并已证实整合子是耐药基因储存和转移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58.
鹅细小病毒 (GPV)和鸭细小病毒 (MD-PV)是两种感染禽类的自主性细小病毒 ,由它们引起的鹅细小病毒病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鹅业和养鸭业的主要疫病。 GPV和 MDPV在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免疫学特性甚至基因组结构等方面十分接近 ,但是二者在致病性上却有较大差异。对于这种差异 ,国内外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主要从这两类病毒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非结构蛋白基因、核衣壳蛋白基因、非结构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的分子生物学上的同源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综述 ,同时 ,对于禽细小病毒有待研究的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2004年元月5日晚,合肥市某牧场的一头产后奶牛发生死亡后实施剖检,在子宫外盆腔内发现一个重5.9kg、大小为30×40cm的椭圆形肿物。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查,并结合其病史与病状,诊断为良性平滑肌瘤。1病史调查合肥某牧场现饲养奶牛700多头,全群奶牛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状况良好。2004年元月3日夜间12:00,该场一奶牛自然产下一小公犊,小犊牛健壮无异常。此奶牛在生产之前一切正常,产后食欲不振。次日出现眼结膜苍白,眼睛凹陷,轻微腹泻,起卧非常困难,整个身体趴在地面,头部触地,尤其努责症状明显,消瘦。该场兽医技术人员初步诊断该奶牛为产后虚弱,随后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即给母牛补充Ca、P、Mg,K等,使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20支,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元月5日,  相似文献   
60.
1988年1月11—23日我院鸡场的海佩科肉用仔鸡突然发病,引起大批死亡。经调查本次疫病是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感染而造成鸡新城疫暴发。报告如下。流行情况由上海某鸡场引进种蛋,我院鸡场孵化,1987年11月21日孵出海佩科1日龄雏鸡2500只,用保姆伞地面育雏。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