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0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息性全身传染病。以引起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症及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和优先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我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进行奶牛布病检测净化工作,随后有效的控制了奶牛布病在我省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然而,自2009年开始,奶牛布病呈强势反弹。是当前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的主要人畜共患疫病。为此,笔者对我省奶牛布病流行史和当前奶牛布病的发生、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2.
甘肃省CSF、PCV-2、PRRS、PR和PCP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内规模和散养临床发病猪病料,采用PCR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CSFV、PR、PRRS和PCV-2四种主要病毒病病原学检测和PCP放线杆菌分离鉴定。5年共检测病死猪病料1213份,CSF、PCV-2、PRRS、PR、PCP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2.8%、34.3%、31.8%、30.2%、33.5%;5年共检测养殖场/户326个,5种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2.6%、15.3%、14.7%、18.4%、21.5%。养殖场/户猪群疫病的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占检测病例总数的62.6%,五种病混合感染分别占各自感染例数的为54.9%、92.0%、75.0%、80.0%、82.9%。其中二重感染占80.4%。形式以CSF+PCP、CSF+PR、CSF+PRRS和PCV-2+PRRS居多,CSF单独感染占所有单独感染病例的75.4%。  相似文献   
43.
牛羊肝片吸虫病在甘肃省陇南、甘南、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张掖等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春季牛羊常因本病大批发病死亡,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前我省用于防制肝片吸虫的药物有硫双二氯酚、硝氯酚、双乙酰胺苯氧醚、丙硫苯咪唑等,这些药物仅作用于肝片吸虫发育的某个阶段,驱虫不彻底,年年驱虫年年有牛羊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4.
甘肃省集约化养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调查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杆菌病是猪的最主要的细菌性疫病之一,占三年来实验室诊断疾病的31.07%(27/87)。它的发生形式为仔猪黄痢、大肠杆菌与猪瘟为主的基它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于其它疫病)、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4种形式。仔猪黄痢占三年来猪大肠杆菌病的29.62%(8/27),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占三年来猪大肠杆菌病的40.74%(11/27),仔猪白痢占大肠杆菌病的18.51%(5/27),仔猪水肿病占11.1%(3/27)。目前,大肠杆菌的耐药问题相当严重,各养猪场宜制定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停用(尤其是细菌耐受药物)计划,并尽量使用细菌敏感药物,应用自家菌苗防制仔猪黄白痢。  相似文献   
45.
4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卵黄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探讨王招娣,韩庆彦,杨小玲,何虎成,张艳萍(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目前,大部分兽医基层单位采用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IB)。AGP需时48小时,敏感性较低。本试验采用IB琼扩抗原及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47.
西北某工厂化养猪厂圆环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6月~2003年5月 ,西北某大规模工厂化养猪厂先后暴发了以保育仔猪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 ,同时伴有较为严重的保育仔猪拉稀、乳猪拉稀、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母猪上产床后厌食、难产等症状的复杂疫情。仔猪哺乳、保育阶段最高死亡率均超过30 %。综合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 ,确诊该次疫情为圆环病毒(PCV -2)感染 ,由此引起免疫抑制和严重的混合感染。2003年5月至今 ,经采用自家组织灭活苗、自家多价高免血清及其他综合措施 ,成功控制了疫情。1发病情况该厂存栏生产母猪2000多头 ,年产育成仔猪近40000多头。2002年6月疫情…  相似文献   
48.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弓形虫、环形泰勒虫、新孢子虫3种甘南牦牛血液原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掌握3种血液原虫在甘南牦牛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弓形虫hypothetical protein基因、环形泰勒虫Tams1基因、新孢子虫Nc-p43基因为靶标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检测3种血液原虫的多重PCR方法,并检测甘南地区629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牦牛3种血液原虫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检测弓形虫、环形泰勒虫和新孢子虫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01、0.02、0.01 ng·μL-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环形泰勒虫和新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66%、5.88%,并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整体混合感染率为13.68%;季节性流行病学分析显示,3种原虫单一感染率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最低(P>0.05),整体感染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0.05)。按不同年龄分析,0~3岁牦牛3种原虫的整体感染率为27.83%,大于3岁的整体感染率27.46%(P>0.05)。分析风...  相似文献   
49.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合水、庆城等县 (区 )的牛群中 ,相继发生了以牛双目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2 0 0 0~ 2 0 0 3年我们深入病区进行多学科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最终确诊了流行十余年的牛瞎眼病是因牛食入百合科萱草属的黄花菜根引起的萱草根素 (Hemerocall in)中毒。2 0 0 3年 5~ 9月 ,我们从发病区采集的黄花菜根中经过反复的提取试验 ,成功地提取了黄花菜根的有毒成分———萱草根素 ,并进行了萱草根素的初步鉴定及毒性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黄花菜根 :于 2 0 0 3年 5月 1 3日…  相似文献   
5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甘肃省陇东地区的西峰、合水、庆城、华池、镇原等县(区)的牛群中,相继发生一种以犊牛双目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开始呈零星散发,但从1998年春季开始发病数量逐渐增加,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因病因不明,故当地农民根据症状叫做犊牛瞎眼病。我们从2000年1月至2003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病理剖检等方面深入细致的工作,证实该病是食用黄花菜根引起的萱草根素(Hemerocallin)中毒。我们采集病牛眼球和人工复制病牛的眼球、肾、肝、心、脑组织送甘肃农业大学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现场病理剖检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