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7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研究碱式氯化锌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中锌沉积量的影响。选取240羽东乡黑羽绿壳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120 mg/kg和160 mg/kg碱式氯化锌。预试期7 d、正式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从第二周开始,各试验组产蛋率不同程度提高,各试验组料蛋比有所下降;试验各组间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色泽和哈氏单位差异均不显著;B组和D组蛋黄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7.39%和27.74%,C组蛋黄中锌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较对照组提高32.29%。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碱式氯化锌能改善蛋鸡生产性能,提高鸡蛋中锌的沉积量,综合考虑,120 mg/kg为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22.
隐性白羽鸡在我国优质鸡育种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利用隐性白羽鸡特殊的羽色遗传基础、良好的外貌体型、高效的产肉和产蛋性能,将其作为配套母本与地方优质鸡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外貌、体型及肉质与所杂交的地方优质鸡种相似.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肉用隐性白羽鸡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有机、绿色饲料添加刺在动物生产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机体免疫机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其在肉鸡中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复合酸化剂对东乡绿壳蛋鸡生产性能、矿物元素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8周龄健康东乡黑羽绿壳蛋鸡3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100、250、500和1 000 mg/kg的包膜复合酸化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00和1 000 mg/kg组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2)250 mg/kg组显著提高了蛋黄指数(P0.05),500 mg/kg组显著提高蛋壳厚度(P0.05);3)100 mg/kg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清总蛋白(P0.01)、白蛋白(P0.05)和葡萄糖含量(P0.05),250 mg/kg组血清总蛋白(P0.05)、尿酸含量(P0.05)和白蛋白/球蛋白(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500 mg/kg组白蛋白/球蛋白极显著提高(P0.01),1 000 mg/kg组血清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4)酸化剂可显著提高蛋黄中铜含量(P0.05),500和1 000 mg/kg组蛋黄中锰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1 000 mg/kg组粪中锰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50、500和1 000 mg/kg组粪中镁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产蛋期东乡绿壳蛋鸡饲粮中添加250~500 mg/kg包膜复合酸化剂为宜。  相似文献   
25.
选取180只东乡黑羽绿壳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120 mg/kg的羟基蛋氨酸锌和碱式氯化锌(按锌含量计)。预试期7 d、正式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羟基蛋氨酸锌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碱式氯化锌可极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1),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试验各组的蛋壳厚度、蛋黄指数、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差异均不显著;两种锌源均可极显著提高蛋黄中锌含量,试验第28天时,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2.8%和32.3%(P<0.01)。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羟基蛋氨酸锌和碱式氯化锌均能改善蛋鸡生产性能,提高鸡蛋中锌含量,综合比较,添加碱式氯化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6.
陕北黄土区退耕前(1976—1997)坡面切沟发育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陕北黄土区坊塌流域内7条大切沟及其谷缘上的小切沟为研究对象,通过Arc GIS和MATLAB从基于1976、1997年1:10000比例尺地形图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上提取沟沿线,进而获得1976、1997年大切沟的面积、周长和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前进距离,并结合当时的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定量研究了退耕前陕北黄土区切沟发育的速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对切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76-1997年间,7条大切沟的面积、周长增长率分别为11.01%~180.46%和8.07%~86.75%,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年均前进速率为0.26~0.84m;由溯源侵蚀导致的小切沟沟头前进是研究区内大切沟上的主要侵蚀方式,大切沟沟谷拓宽和形成新的小切沟分别是对大切沟的面积和周长增长具有较高贡献率的侵蚀方式;林草覆盖能控制切沟发育,集水区内覆盖度大于65%的植被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大切沟内以沟谷拓宽为主的、多过程、多部位的综合切沟侵蚀,覆盖度大于45%的植被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的溯源侵蚀.研究表明基于GIS技术和不同年份的地形图,可以确定切沟侵蚀的方式及速率,实现对切沟发育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7.
参照国家食品相关标准分析的测定方法对溆浦鹅胸肌和腿肌肉营养成分和肉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溆浦鹅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为90.11%、80.45%、68.62%,脂肪率为4.93%,肝重100.75 g;屠宰24 h后pH在5.71~5.94之间,胸肌肌肉失水率27.54%,腿肌失水率20.58%,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分别为22.64%、2.72%、2.30%、70.17%;肉中铁、铜、锌、镁、钙、硒平均含量分别为6.97 mg/100g、0.41 mg/100g、2.57 mg/100g、39.94 mg/100g、13.84 mg/100g、18.71μg/100g;肌纤维直径39.52μm,肌纤维密度630.1根/mm2;17种氨基酸总量(干样)为568.53 mg/g,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平均比例分别为46.74%、26.12%、34.22%,根据氨基酸评分,溆浦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肌苷酸1.435 mg/g;饱和脂肪酸32.45%,单不饱和脂肪酸46.6%,多不饱和脂肪酸21.24%,胆固醇55.94 mg/100g。与常规禽肉对比,溆浦鹅肉蛋白高、脂肪低、产肉性能好,含较丰富的硒、钙、镁、铁等矿物元素,且胆固醇含量低、肌苷酸含量高,有较好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坝控小流域为例,基于人工探槽取样、淤积层次甄别及与产流降雨事件的对应关系,结合1∶10 000早期地形图与全站仪测量,拟合库容曲线来估算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而反演坝控流域的产沙模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延河马家沟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洞儿沟、阎桥和芦渠坝控小流域,自建坝至2016年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2 748.80,4 634.31,3 141.17 t;(2)洞儿沟、阎桥和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分别为2 432.56,3 131.29,1 794.95 t/(km~2·a),依次属于轻度、中度和轻度侵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坝控小流域的最小产沙降雨量均20 mm以上;(3)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侵蚀产沙影响显著,人类活动明显的阎桥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大于以林草地为主的洞儿沟流域,而以林地和梯田为主的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最小。由此可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小流域侵蚀产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